拐枣,是陕南秦巴山区的特产。为了做大做强拐枣产业,旬阳县大力兴基地、强加工、铸品牌,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拐枣产业以独特的优势再次焕发活力,让农民看到增收的希望。
一是市场看好“钱途”广。该县的拐枣系列产品已远销朝鲜、韩国、日本,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生态增绿的多赢局面。据了解,进入盛果期10年的拐枣树株产20-30公斤,20年树龄株产可高达200公斤,按每亩50株计算,忽略丰欠年份影响,亩产1000-10000公斤。棕溪镇华坪村华支书介绍,该村有种植拐枣的传统,年产拐枣鲜果100多吨,过去以自烤(传统工艺发酵酿制)拐枣酒为主,2012-2013年有韩国客商上门以每斤2.8-3元价格收购,农民实现单产增收500万元。一位多年从事拐枣酒酿造的农户算了一笔账,每百斤拐枣可酿40多斤白酒,售价每斤12-16元,若酿制白酒销售还可实现收入翻番。
二是龙企支撑潜力大。旬阳已培育拐枣产业深加工企业3家,旬阳天正酿造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野生拐枣食用醋规模化生产企业, 2015年预计产值达到5000万元,与西安、广州等地知名企业签订了初步合作意向;旬阳县太极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功能研发、生产、销售和种植于一体,可带动4万农民创收致富,他们还积极探索循环发展模式:将拐枣渣加工成动物粗饲料和花卉基质、将拐枣籽分离出来作为中药材出口印度、废水经过处理液体肥还田,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旬阳县金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成全县第一家生态农业拐枣观光园,年产无勾兑手工拐枣酒100吨。目前,3家企业生产的“巨涛”拐枣醋、“汉澜”拐枣饮料、“拐枣王”酒等拐枣系列产品相继上市,并亮相中央电视台第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在企业引领下,拐枣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三是政府支持后盾坚。县委十四届十五次全会提出了“以发展产业大县为方向,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成立了农业产业突破发展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突破发展,着力打造全县有支柱、各镇有主导、村村有骨干,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后续产业梯次有序,层次牢固清晰的农业产业建设格局。为扎实推进拐枣产业深度开发,县上成立了拐枣产业深度开发领导小组,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从发展思路、关键技术、深度开发等方面作了专题讲座,打造政府、企业、农户携手深度开发拐枣产业和共建基地的局面。该县还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意见》,将拐枣作为“兴林富民”的重点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构建山林经济产业体系的核心产业。
四是农民追捧“捂热”快。近两年很多沉睡的汉字因“汉字听写大会”被捂热,迅速火起来。和这些汉字一样,旬阳有悠久的拐枣种植历史,其不择地、便管理、投入小收益高的特点,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浓厚的人文底蕴,先进的生产技术,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拐枣在旬阳迅速被“捂热”,初步形成规模,2014年仅段家河镇就完成拐枣造林4000多亩,目前全县拐枣总面积5万多亩,产量近2万吨,规划到“十三五”末,全县累计建成拐枣产业基地10万亩,实现基地产值2.5亿元。
- 上一篇:陈红星检查消防安全工作[ 08-25 ]
- 下一篇:李萍在赵湾、桐木等镇化解重点信访问题[ 0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