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构元镇:治污筑屏障 做靓水名片

作者:储茂恒 发布时间:2015-09-07 11:5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长久以来, 构元镇的人们不仅守望着一江清水,更以“亲水”的情怀,呵护着汉江这条母亲河。为构筑汉江生态水源地生态屏障, 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日前,该镇正在自发进行着一场村村治污,人人治水“新常态”,让这里天更蓝、水更清、百姓生活更幸福。
    拽住治水牛鼻子,水上岸上一盘棋。作为水源地汉江流域的构元镇,近年来, 为确保南水北调的水质和水量,该镇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开展汉江流域污染源治理,采取关停污染企业、集镇污水净化处理等措施,实现矿产企业污水零排放,确保流域生态安全,让汉江水清澈甜润,润泽北京。重点综合治理企业废水废渣排污口、固废存放点、放射源存放点等重点区域的构建重点污染源,严控整改排污企业超标。同时,加大对生产小作坊,农村小猪场污染源治理,管住污水排放。
    标本兼治,筑牢治污屏障。该镇积极倡导全民护水,坚持开展“保护汉江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镇村建立了“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垃圾处置机制,农村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为更精细治理的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在集镇村庄修建垃圾池40余座。村民活动广场、农家门口放置小垃圾桶,每村设置2-3名保洁员, 建起了垃圾处理场,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有效防治了垃圾扩散,保证垃圾不出村,净化靓化村庄。
    水土保持,为山川披上绿装。长期以来,构元镇以保护汉江水源区水质、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为目标,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累计治理沟河小流域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30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30000余亩,完成工程总投资6000万元。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羊山、林相、开花、樊坡等村发展核桃、板栗、油桐、拐枣、油用牡丹、金银花等农林特产,累计形成经济林20000亩。
    从1999年开始,该镇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共完成退耕还林8200多亩、荒山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2.4万亩。经过努力,该镇构筑出了一道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大大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今日的构元,群山叠翠,万岭葱茏,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水源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趋势得到控制。     
    借助科技,做靓水名片。治水先治污,该镇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事关环保的基础性、关键性的措施。近期,投资30多万元,购置安装一台玻璃钢一体化污水处理环保设备。让集镇机关、学校、社区1500余人的生活污水实现了“无害化、净化、减量化”处理。小喷泉喷出来并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的生活污水,再送到村民的菜地、果园里,实现废水循环再利用。不见了污水,没有了垃圾围村,街道更靓了,村民生活习惯变了。
    如今来到构元,映入眼帘的是门前有水、背靠青山,碧水绕村过,江河清澈泛粼光的美丽画卷;临江而立,凭栏而眺,处处皆是“一江清水向东流”田园山水诗。      

【责任编辑:魏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