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旬阳县交通运输局老干支部组织系统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们实地参观了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深切感受汉江航运的历史变迁。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公路、铁路还不健全,安康境内人民生活出行、生产运输主要依靠水路。到了七八十年代,安康地区水上客运处于繁荣阶段,当时安康—蜀河客运航线由旬阳县水陆公司长征1号、长征2号、长征4号、长征13号经营,1990年客运量为16.4万人次,周转量399万人公里,受火石岩电站蓄水的影响,安康—蜀河1991年停运;1992年春运期间,仅农历正月十六,旬航5号经营的旬阳蜀河-沙沟航行日完成客运量达1520人次,创历史之最,该航线直到蜀河电站动工后停运;2008年新建150吨驳船一艘,可基本满足旬阳县南区10余万人的过渡需求,吕河轮渡年渡运量11万辆,渡运收入120余万元,堪称面北第一渡,后吕河大桥建成后停渡。这些只是航运时期的一个缩影,但是它见证了汉江航运事业为安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本次参观的离退休老同志们,大部分都是曾经在航运岗位上工作过的,对水上交通运输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家看到馆内陈列的一幅幅老照片,一座座精致的船模,一件件船上用过的老物件,都感慨万千,啧啧赞叹,同时回忆起曾经在水上作业的件件往事记忆犹新、津津乐道。参观后,老同志们对汉江航运博物馆的发展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责任编辑:魏代琼】
- 上一篇:旬阳县:“五注重”抓落实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09-23 ]
- 下一篇:旬阳县全力落实2015“国培计划”[ 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