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在城关镇广大农村,许多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精准扶贫带来的深刻变化。
近年来,城关镇立足扶贫工作实际,创新思路,强化措施,采取宣传“扶志”、产业“造血”、技术“扶智”、资金“解困”四式联动措施,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努力让2355户贫困人口得到实惠,稳定脱贫。
宣传“扶志”,吃下致富“定心丸”。把握好政策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培训会、座谈会、宣传栏、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把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让贫困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把开发式扶贫观念植入人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动员,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民力、民智、民资得到很好的集结。去年以来,通过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撬动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资金100多万元,有2000多人参与了扶贫项目建设。
产业“造血”,打造致富“聚宝盆”。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按照政府扶持引导,龙头带农户、协会搞服务、科技作先导、综合搞开发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变“输血”为“造血”,走出了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新路子。目前,5个扶贫村栽种烤烟1146亩,46户农户享受小额贴息政策;完成核桃建园1000亩,栽种黄姜2300亩,畜牧生猪养殖5600头,养羊1200只,林下养鸡5400只,劳务输出在县境内、外务工人员720余人,年创收预计1200余万元;镇上投资7万余元为李家台村、李家坪村58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黑仔猪123头。
技术“扶智”,掌握致富“金钥匙”。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地主导产业和各类致富项目相结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利用各村委会、种植(养殖)基地,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专题培训与实地培训、定期培训与随到随学相结合,在聘请专家培训的基础上,重点由当地农技员、“土专家”讲授和指导,使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科技致富”。共组织畜牧养殖和林园技术培训3期28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300余份;镇烟站庙岭点在5个精准扶贫村组织烟农培训3期132人,发放宣传单及栽植、烘烤、防病等资料1000余份;输送到四川核工业学校免费培训贫困户家庭学生3人。
资金“解困”,织牢致富“民生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移民搬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坚持以一水(人畜饮水)、两路(村组公路、入户道路)、三建(建房、建池、建窖)、四化(村庄集镇化、道路畅通化、能源沼气化、环境整洁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为重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农村发展的硬件基础。完成了李家台村、宋家河村2公里烟草机耕路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李家台村胡家垭2.4公里道路硬化建设项目正在准备阶段;宋家河村15杆公里农网改造覆盖300余户建设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李家台村污水处理设施,在村庄院落配置了5台垃圾收集箱。根据贫困户居住和经济情况,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及交钥匙工程相结合,共为贫困户121户411人解决了住房问题。同时,加强村级活动室、文化室、文化广场、红白理事会、卫生室、学校及流通网点等公益事业建设。通过强有力的措施,“真金白银”的投入,使昔日的“穷窝窝”告别了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 上一篇:关口镇:改进工作作风促工作落实[ 10-09 ]
- 下一篇:桐木镇:积极做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