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镇,位于旬阳县城最南端,距县城60公里,因辖区王家坪村二组面积380亩秧田生产的大米早熟、色亮、味香、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清朝年间被作为贡品贡奉朝廷,被誉为“贡米之乡”。辖1个社区11个村80个村民小组,3880户13740人。镇域面积1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230亩,林地面积11074.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石门贡米”、石门土漆、石门猕猴桃、石门石腊菜等特产被青睐,西岱顶景区成了县内外旅游休闲的热土。该镇先后被授予“省级生态镇”、“省级卫生单位”、“省级文明村镇”、市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镇和县级边远乡村扶持镇,2014年初成功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试点镇,国家级生态镇已完成创建任务待命名。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石门为啥从一个封闭闭塞、边远落实的小乡迅速崛起,集众多荣誉于一身,成为远近闻名的“贡米之乡”、休闲养生的福地?依靠的是党委政府绝处逢生、敢为人先的工作勇气,靠的是历任班子精诚团结、聚力发展的结果,靠的是抓紧抓牢党建思想总开关,靠的是创新社会管理、建立了实用管用的干部管理制度,造就了一批批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路是制约石门闭塞落后发展的关键。2004年神楼公路拓宽硬化的关键时刻,工程队无力垫支高昂的工程费用,连工人的伙食费都没有着落。镇党委政府顶住压力,与企业同甘共苦,号召党员干部、中小学老师担保贷款援助企业,工程圆满的竣工,通过了验收。靠着这样的魄力和勇气,党委政府克服了重重困难、积极增去联镇部门的支持,修路、拉水、拉电,使石门的面貌日新月异地改变着。
咬紧党建不放松。镇党委以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创新党建载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工作落实。一是创新党建“135”工程。即以“书记讲课、书记谈心、书记双述双评”为内容的“书记工程”;建立和完善“月汇报、季议事、年述职”为内容的党建工作“三项制度”;实施以执行党建标准严、党员干部执行规范严、权力监督制约严、党内违法违纪查处严、党建工作考评检查严的“五严工作标准”。年终按照实施党建“135”工程情况对全镇20个支部进行了述职测评,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已召开4次月例会、2次议事协调会,解决党建工作方面3个问题。以村级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为载体,加快了村级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全镇标准化阵地建设达到100%。二是实施“干部包组联户工作法”。每个领导包一个村联30户,所有干部每人包2个组联60—80户,按照分类帮扶的原则,建立干部与农户“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实施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和镇村干部代办群众事务机制。三是建强村级班子,增强村级服务群众的能力。以村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把懂业务、会致富、威信高且熟悉农村工作能人志士吸纳到村级班子上来,为后进村、贫困村配备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方式建强村级班子力量,增强村级服务群众的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四是创新社会稳定机制。建立镇企讯通手机电话服务平台,普及法律、宣传平安建设。注重帮扶,一户一策为“问题”群众量身制定脱贫方法。长期潜移默化影响他们,使他们成为致富的能手,教育群众的活教材。
休闲养生的福地
石门镇平均海拔在700——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9℃ ,山清水秀、气候湿润,植被较好,没有厂矿污染,林地面积约14万余亩,居全县之最,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素有巴山林镇和天然氧吧之称,是休闲养生的福地。
如今,石门镇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民生、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公路通村率达到100%,通组率达到90%,全镇共有通村、通组公路60余条,通车里程达到165公里,现已建成通村水泥路11条45公里,连接吕河镇、铜钱关、汉滨区坝河镇、平利县兴隆镇。全镇架设10KV农电55杆公里,到户低压线路230杆公里,共安装变压器30台,入户率达100%。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镇,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在白庙、石门等公路沿线五个村开通并逐步延伸,数码卫星电视在全镇普及。实施了石门、楼房、白庙3个集镇骨架拉大工程,将石门集镇街道延长至2000米,硬化11米宽的石门集镇街道,栽植了行道树,安装了路灯,修建了排污渠道等设施。两千余人从高山搬到集镇,就地城镇化。村级活动场所、村民自乐班、惠民书屋、农村远教实现全覆盖。汽车站、长青广场已建成使用。建成供水工程12处,解决了全镇群众饮水难问题。社会事业稳新建了石门初中、中心学校、白庙完小、楼房完小等6座教学楼,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中考人数连年位居全县前列。镇内有中心卫生院一个,村卫生室13个,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
路在脚下
今后,镇党委政府以县委十四届十五次全委会精神和“十三五”建设规划为契机,紧紧围绕生态、绿色主旋律,以“创全国美丽乡村,建秦巴生态名镇”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美丽村居、生态环境、乡村文明”五大战略,奋力打造“生态产业、生态建设、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产品”五张名片,合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富裕新石门。
农业产业建设。以创建省级“长青缘”现代农林产业园区为目标,以千亩水稻和千亩茶叶基地建设为龙头,完成王家坪水稻基地土地流转、机耕路、河堤、堰渠建设,恢复沿河道水毁水田16处600余亩,新修秧田坝、谌家院、王家坪等村水毁河堤4000米。在新建千亩茶园的基础上,今年改造老茶园2000亩。奋力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谌家院至平利县兴隆镇称沟村3公里连线水泥路建设。实施神河至石门24.5公里示范路建设和2个村12公里的村级道路建设。实施金盆湾1.5公里园区水泥路建设和小水沟板桥一座。全面完成集镇路网硬化、美化、亮化和给排水等设施建设。实施付家庄、王家坪、青蛇沟、薛家庄、曹家沟5个人畜饮水工程。全面完成神石30公里高压升级改造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以开展乡村规划、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特色民居、农业产业和乡风文明等六大工程的美丽乡村建设,抓好全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完成谌家院社区、王家坪、白庙三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实施谌家院社区200户棚户区改造工程和120户特色民居建设。实施150户保障房建设。做好崔家堡、谌家院2014年移民搬迁工程扫尾验收和2015年100户的在建工程。
- 上一篇:棕溪镇:做好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10-15 ]
- 下一篇:甘溪镇:首批社保卡正式发放[ 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