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岁末,走进旬阳县白柳镇,眼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日产4000吨的尧柏水泥厂昼夜机器轰鸣,进出工厂拉运水泥的重卡汽车往来如梭;投资2000万元的张湾移民小区建设工地上电焊弧光闪烁,一幢幢崭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新森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里温暖如春,国家濒危中药材白芨在这里实现规模化种苗生产。在这些捷报频传的背后,是该镇今年推行干部精细化管理服务百姓结出的硕果。今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24亿元,较去年净增2.81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比去年增长1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净增560元,达到10500元。
精细管理,向庸政懒政亮剑
白柳镇位于县城北段,90%的农户分布在海拔300至1600米的群山之中,一个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社情民情复杂的乡镇,如何在短短几年里实现工农业齐头并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农民收入连年增长?镇党委书记江利宝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秘密:“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将精细化工作理念深深植入每个干部的思想,党员干部把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干好本职工作的自觉行动。”
白柳镇村干部共有150人,过去有些镇干部长期浮在机关,偶尔下村,也是“包包一背,早出晚归,下去一转,回来吃饭”,个别村干部在外包工程、做生意,把村上工作当成了“副业”。在深入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该镇认真查找问题分析症结:白柳群众贫困的根子,不单纯是自然条件差,关键是干部作风漂浮。针对科级干部廉而不勤、镇村干部严而不为等“庸懒散”作风问题,镇党委制定出台了“夯实责任亮清单、亮绩榜上亮业绩、曝光台上亮作风、工作效果重查纠”的“三亮一查纠”精细化干部管理办法。
“我们压力山大呀!”镇党政办主任姬晋一边十指如飞地整理材料,一边侃侃而谈,“6月份,我手下的干部在工作中出了一点儿差错,我跟着挨批评,现在工作周审月查,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搞不好就会上曝光台亮相。”为使镇村干部人人肩上有责任和担当,镇上年初将县对镇考核及本镇的年度工作任务共92项指标具体化,细化分解到每个干部头上,确保事事有人管、有人干,同时实行百分制考评,对每个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和阶段性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制定周查、月评、季考、年总结等考核措施,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在工作中,实行科级干部每季度晾晒一次工作业绩,一般干部每月晾晒工作业绩,在镇机关设立“晾晒榜”,按月、按季度在榜上“晾晒”工作实绩,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阳光评判,现场指出缺点与不足,形成了比学赶超、主动作为的竞争氛围。在镇机关“LED”显示屏上设立干部作风“曝光台”,重点整治干部执行不力、行为失范等10类现象,机关及镇属单位干部每晚10点进行实名签到,杜绝“走读”行为;每周开展两次干部作风明察暗访,并将结果在曝光台上公开,今年共在曝光台上公开曝光镇村干部作风问题9起,有效约束干部行为。
“现在不讲人情关系,都是靠工作实绩说话。” 10天前,从张坪服务中心调到镇纪委办公室的干部关学良有感而发,“两年前我在镇便民服务大厅上班,因工作失误,将我调到离镇机关20里的张坪服务中心,两年来,我努力在包村工作上干出了成绩,镇纪委办公室选用工作人员,考察组到村上走访后,就把我调了回来。在这种新常态下,精心干和混日子的结果就是不一样!”
精心服务,助推工业破冰前行
白柳镇是旬阳县的主要工业承载区,是全县“三镇一体化“建设的桥头堡,工业园区建设的领头羊,是县城确定的两个城区副中心之一。全县重点工业企业三分之一集中在该镇,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传统工业发展艰难,失地农民较多、维稳形势严峻的双重压力之下,如何实现工业转型升级、企地和谐发展?该镇深入推行党委班子包企责任制、领导挂联干部包抓重点项目制、工业发展月会商制、企业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制等四项服务工作机制,精心为镇内工业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多措并举实现了企地和谐发展。
无工不富,该镇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强化对工业企业的帮扶力度,每月邀请驻镇企业负责人参加镇党委班子的工业企业运行情况商讨会,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多方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为企业建成供水网、变电站、入企道路和桥梁等,对企业周边地区进行大面积绿化、亮化和美化。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紧抓全县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建设秦巴中医药产业园机遇,大力发展新型材料工业和生物医药工业,以冷水河水电、阳山风电、老龙沟光电等能源产品开发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型能源工业,还依托朗盛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鼎盛建材市场、万吨粮油加工厂、紫薇藤艺加工厂等企业带动,做大群体工业规模,今年新增个体工商户60户,“个转企”2户,实现中小企业营业收入31.69亿元。
“没有了土地后,镇上把我和媳妇都安排到了企业上班,我在尧柏水泥厂跑运输拉水泥,媳妇在卸煤队下煤,每月工资2400多元,两人加起来一年能挣10多万。”失地农民梁汝强,每每想到自己的1.5亩土地被尧柏水泥建厂征用后,自己的生活道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感慨不已。为保证失地农民有饭吃、能致富,该镇想方设法安排柳村、白柳社区42户失地农民进入尧柏水泥厂、新森林农业园区等当地10家企业当工人,实现了从失地农民向工厂工人的华丽转身。当地群众主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驻扎在当地的10家企业在外部稳定的大环境中开足马力生产经营,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2.74亿元、比去年增长12%。
精准扶贫,统揽发展除“短板”
冬闲不闲,走村串户中,记者只见有的干部正在地里帮助村民栽植牡丹,有的在田间地头为烟农规划明年的烤烟栽植地块,有的在通村路和移民安置点的建设工地上督促工程进度和质量。家住海拔1300多米别驾山梁上的峰溪村村民李修贵,瞅着从门前正在向河下铺设的2.2公里水泥硬化路,乐滋滋地说:“过去‘泥汤路’的历史终于结束了。镇干部今年吃住在组上,硬是压住势子在上冻前把这条通组路硬化好。”这是白柳镇150名镇村干部全力帮扶696户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
该镇以精准脱贫统揽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该镇对8个贫困村分层次依次制定出到村、到组、到户的3年扶贫脱贫方案,做到每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扶贫措施”,按照科级干部、中层干部、一般干部分别包帮7户、6户、5户的任务,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多渠道、全方位对贫困户精确化、个性化帮扶。他们还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做大做优农业产业,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为稳固传统产业,抓住外出务工人员留乡时机,进一步扩大烤烟种植规模,全镇今年种植烤烟4500亩,产量43.9万公斤、产值1166万元;新发展养殖大户15户,出栏商品猪2.1万头,种植魔芋4800亩,发展商品蔬菜1500亩。他们还以新森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紫薇花卉市级农业示范园区为带动,建成了白柳社区2000亩核桃园、张坪500亩牡丹园、冷水河2000平方米养殖园、柳村2000亩拐枣园和白桑园3000亩油桐园等5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建千头生猪养殖场5个,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6个,发展会员423户,全年实现农业综合产值3.5亿元。全镇立足于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集镇和省级园林城镇的新起点,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在2018年真正实现户脱贫、村变样。
作风正人心齐,人心齐百业兴。白柳镇通过对干部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精心化服务,对贫困群众精准式扶贫,向全镇15000名老百姓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如今,全镇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阔步迈进“十三五”,为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柳作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红军镇:精准扶贫“六味”药方实现稳步脱贫[ 12-17 ]
- 下一篇:神河镇“两率两度”宣传乘势而上 再擂战鼓[ 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