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腊月二十二,大雪曼舞,寒风刺骨。晏开霞便在县城忙着操办年货,她选购回很多烟酒糖果、茶叶、鞭炮等。看着大伙不解的目光,她笑着说:“给我的8户社员拜个年,每户买了4样礼。社员能脱贫,我这个理事长自然高兴,应当表示祝贺!”
原来,2015年新脱贫的8户群众,都是合作社首期入社的贫困户,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全部脱贫。
旬阳县棕溪镇陈河村是个贫困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边远、闭塞、贫穷。三组有一条沟两面坡,小地名叫张王庙沟,沟水流入白河县仓上镇,原有住户52户175人,其中贫困户27户,特困户和五保户各3户。青壮年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剩下老弱病残种点粮食和蔬菜,过着贫穷而又寂静的生活。近几年,打工挣钱的人纷纷搬离了穷窝,现在还剩下24户99人,其中贫困户12户,特困户和五保户各2户,贫困占比达66.7%。
嫁到村里30多年的晏开霞,看到乡亲们勤劳朴实,却守着穷日子过,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暗下决心:要帮乡亲们摆脱贫穷!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也点亮了乡亲们的希望。2012年10月,晏开霞联合8家农户,成立了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她个人筹资60万元,8户农民以土地、劳力折合40万元入股,以种植桂花、银杏、紫薇、丁香、木瓜等绿化苗木为主。社员提供土地、出劳力,开展田间管理,不用投入一分钱;作为法人晏开霞负责投资、种植规划、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销售收入按照1:1分配。
当年冬季,沉寂的张王庙沟一下子热闹非凡:8户农民请来好几十人帮忙,将撂荒多年的土地开挖、整理、施肥、播种;晏开霞及家人忙着跑湖南、西安、汉中等地调籽种、引苗子、请技术、跑市场。直到2013年春季,一期100亩苗木全部种植到位,2014年又扩种110亩。每年春季都请50人左右的技术员来现场嫁接树苗。
沉睡的大山苏醒了,荒芜的土地变绿了,受穷的村民抬头了。张王庙沟380亩耕地已有210亩种上了值钱的苗木,在家闲转的妇女老人也纷纷下地干活。从2015年春季开始,苗木陆续出售。年底一算账,合作社一共售苗收入24万元,按照11分配,8户社员分得12万元,户均1.5万元。
去年脱贫的苏纪文说,算领养的五保老人全家4口人,儿子大学毕业开始自食其力,自己在外打工挣了好几万,妻子在家务作苗木年分红1.3万元,人均收入过万元!“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长势良好的14亩丁香、银杏、桂花苗子约有13万株,按照目前市场价计算,一次性出售就能有80万元的收入,按1:1分配全家能净得40万元!”
刘启文父母年迈多病,大孩子上大学,小孩子才两岁,自己外出打工挣钱,妻子在家照顾老小,兼顾入社的十来亩地,2015年已经分红1.4万元。目前还有10万株苗木即将出售,收入少说也在30万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亩地粮食,收入在600元左右,籽种化肥成本200元左右,要投入20个劳力,80元一天也要1600元,算下来还要亏损1200元。而种苗木,年均亩产值少说在5000元以上。“守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谁还愿意出去打工呢”,刘启文说,“春节过后,我想再流转些土地入合作社,不再在外面漂泊了。”
初见效益的分红,的确吸引力不小。本组农民陶照奎、苏纪成、李祖贵、张仁平、李安意等,纷纷向合作社递交了入社申请,正在等待全体社员会投票表决。晏开霞算了一笔大账:目前合作社210亩土地,留存苗木有100万株可出售,最低价值在800万元,按照分红比例,社员户均收入50万元,不仅脱贫而且富裕起来。
瑞雪兆丰年,晏开霞带着丰厚的年货,准备与社员们一起在张王庙沟过大年。
- 上一篇:陈红星主持召开县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02-15 ]
- 下一篇:陈红星视察吕河工业集中区建设时强调:要将其建成产城融合的示…[ 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