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前,我县面临推进“五大突破”、打赢“五场硬仗”、推动“六大转型”,实现县改市、提高贡献率、在全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艰巨任务,推动工作的关键在干部,如何锻造一支与工作相适应的干部队伍?
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在全省开展治理“为官不为”、注重选拔“狮子型”干部的活动,省委书记夏宝龙指出,在发扬“老黄牛”精神的同时,要大力提倡“狮子型”干部,建设一支过得硬、打胜仗的干部队伍,让一大批有改革创新精神的“能吏”和领军的“狮子型”干部甩开膀子去干,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重任和考验,面对矛盾和问题,面对困难和挑战。浙江省注重选拔“狮子型”干部的做法在全省产生良好的连锁反应,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以金华市为例,仅用2个多月时间,就把省委整改落实督查组督办的7类问题和全市122个重点难题基本整改到位,全省最大的棚户区——金华市旧城区“二七区块”改造工程项目,涉及1.7万群众,比计划提前了6个月完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日,县委主要领导随市考察团赴浙江考察特色小镇建设,对浙江省锻造“狮子型”团队、作担当有为干部的做法进行深入了解,今天特推出两篇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以期深化认识,有所教益。
改革需要“狮子型”干部
韩文君
(2013年5月8日人民日报)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何使用干部推动改革发展?最近一位地方领导同志提出:要重用那些政治上强、能够驾驭全局、敢抓敢管的“狮子型”干部。这一形象的提法引人深思,因为现实中“狮子型”的干部能干事、能成事,却往往“一将难求”。
长期以来,人们提倡“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式干部。此类干部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是干部队伍的主流和基本力量。但是,在改革浪潮里中流击水,特别是在一些问题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既需要“老黄牛”式干部的“韧劲”,也需要“狮子型”干部敢想敢干的“闯劲”。
“狮子型”干部们“虽是搏兔,亦全其力”,个性鲜明,不畏阻力;为人正直,敢抓敢管。他们不同于大多数岗位需要的“循吏”,更多是驾驭全局、破题改革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主政一方的党政“一把手”,更需要这种“狮子型”干部独当一面,凭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厘清千头万绪的改革任务,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干部使用上既不应该也不可能搞千人一面,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擅长改革攻坚的“狮子型”干部本应委以重任,但实际中却可能得罪人,在推荐选拔干部时也可能得票不高。这是因为,在有的地方,个性鲜明、说话直接者,可能“不会做人”;做事有魄力,雷厉风行者,可能“不够灵活”。相反,一些善于推诿塞责、文过饰非的“鸵鸟型”干部,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的“孔雀型”干部,“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病猫型”干部,却通过包装、化装、伪装,成功“上位”。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要求组织部门知人善任,莫让“狮子”如“千里马”一般,“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知人之法,在于责实”,鉴别、培养“狮子型”干部,不光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实绩才是最终的试金石。“狮子型”干部最大的优势是“有才”,最大的特点是“能干”。唯其有才,更不能放松对德的要求;唯其能干,更应该严格地监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小过不惩,必为大患”,只有把德放在首位,让监督实起来、硬起来,才能使干部干成事的同时不出事。
“狮子统帅的绵羊部队,能够打败绵羊统帅的狮子部队。”拿破仑的名言强调了“一把手”的统率力、决断力对于队伍战斗力的决定性作用。列宁也说,“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释放改革这个中国最大的红利,除了继续提倡“老黄牛”精神外,迫切需要把“庸吏”果断调整下去,把一大批有魄力、敢创新的“狮子型”干部坚决充实上来。
群众为何期待“狮子型”干部
(2013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段时间,“狮子型”干部作为一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追根溯源,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于今年初提出“狮子型”干部的概念,之后又在不同场合大声疾呼要选用这一类型的“能吏”。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改革需要“狮子型”干部》,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最能代表民间声音的互联网,“狮子型”干部也受到网民热捧,一度成为网络热词。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干部话题屡屡成为网络标靶,“神童”、“神女”、“拼爹”等事件被网友集体戏谑、吐槽、拷问。而“狮子型”干部却被青睐有加,官方和民间两个话语体系齐声力挺,党报和网络两个舆论场观点形成新交集,这一幕虽然令人期待,但真的出现还是稍感意外。
无论是因为朴素的情怀还是传统文化的浸润,从内心中,我们普遍认同“不让老实人吃亏”,具体到干部就是要褒奖、鼓励、爱护那些勤恳踏实的“老黄牛”。尽管他们之中,能够为成为先进模范的只能是极少数,尽管其中大多数一辈子默默无闻,尽管不少人并不介意吃过一些亏,但社会主流价值中“老黄牛”精神不可或缺。放眼远望,大到一个王朝、小到一个单位,上至古代、近至当下,“老黄牛”从来都受尊重,这也弘扬了社会正气。
相比而言,“狮子型”干部容易引起争议却较难被包容。他们敢于担当,激情四射,有的就是冲劲、闯劲、韧劲。他们拒绝平庸、不甘落后,凡事勇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正如硬币总有两面,“狮子”鲜明的个性也会伤及自身。唯其想干事,就难免有出风头、好大喜功之嫌;唯其能干事,就容易锋芒毕露,甚至棱角过于尖锐,有时会误伤别人;唯其能干成事,在一片赞许声中,也常常招至羡慕嫉妒恨。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狮子”与“老黄牛”对事业发展缺一不可,但前者的成长道路往往更坎坷。
在战争年代的生死考验中,“狮子”总能很自然地脱颖而出,并没有太多非议。而在和平时代,特别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人心思定,人们不希望“瞎折腾”的同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惰性也随之滋长。这种社会生态不加以改变,“狮子”就难以出现,即使出现也难有大展才华的舞台,长此以往将陷入一将难求的境地。
创业难,守业亦难。古往今来,“富不过三代”并非危言耸听,一个王朝、一个家族创业者拼下的基业,往往在后代消极守旧中逐渐走向衰败。当前,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机遇难得、挑战严峻。面对如此逼人的形势,等待观望、坐而论道只会错失良机。我们在需要“老黄牛”无需扬鞭自奋蹄的同时,更迫切需要勇往直前的“狮子”,以披荆斩棘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去抓、去闯、去实干。从官方和民间共同呼唤“狮子”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和远见卓识。如此,则大批“狮子”可期,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之材可盼!
“狮子”,雄起吧,就在今朝!
- 上一篇:旬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法灵活接地气[ 05-03 ]
- 下一篇:县政府办: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践行“亮晒作”[ 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