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时政动态> 正文详情

旬阳县“三医联动”稳妥推进医改

作者:张治乾 发布时间:2019-01-07 09:20 来源:卫计局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在深化综合医改进程中,旬阳县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全面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医保支付体系改革、药品供应保障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探索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新措施,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并向纵深发展。

聚力机制创新,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围绕提高医疗质量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旬阳县探索建立了县级公立医院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行公立医院院长、党组织书记年薪制和医护人员薪酬制,完善《医院章程》制定与修订,健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推动公立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的“两个允许”为根本要求,制定《旬阳县县级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旬阳县县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优化公立医院薪酬结构,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总体薪酬控制在同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2.3倍以内。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控,加强对公立医院薪酬分配的监督管理,让医院添活力,医者有动力。按照“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控制总量、优化配置,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在严格控制事业编制总量的前提下,在县级3家县级公立医院推行编制备案管理试点,按照县域户籍人口每千人3.0 张病床,床位与人员1:1.5 的比例,核定县级公立医院人员总额上限,规范岗位设置,优化人员结构,严格聘用程序和条件,推行全员聘用,实行动态管理和实名管理。

完善医保制度,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保支付体系改革,探索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再报销“一站式”服务,实现了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免收住院押金,先诊疗后付费。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控制次均费用,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改革,鼓励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全年执行单病种和按病种付费病种139种。加大“四合理”管控,制定医疗控费“铁十条”,严控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每季度,县合疗办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四合理”或分解挂床住院、小病大养等情况进行突击检查,严查快办执行“四合理”不严问题,管控合疗基金风险。

巩固基药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在县级公立医院设立总药师,推动医院药学服务管理模式转型,促进合理用药。全面推行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坚持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阳光采购,辖区所有医疗机构实行网上采购,药品和高值耗材网采率达到96.37%,有效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用药需求。推行药品耗材购销“一票制”试点,3家县级公立医院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性开展了药品“厂院直销”。完善药品“三统一”管理,推进医药分开,全面落实药品(不含中药饮片)零差率销售,县镇村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分别达到55%、70%、80%以上。

推进上下联动,提升医疗服务效能。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与唐都医院签订协议,在县医院组建唐都医院专家工作站,派驻专家轮流坐诊,开展疾病专项救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县镇村紧密型医联体按照医联体建设方案稳步实施,三家县级公立医院重点包帮地处偏远、服务能力较差的仁河口、麻坪、红军、构元、段家河、石门6家镇卫生院。下派县级执业医师和医技人员每月到镇开展执业,逐月考核,不断下沉优势医疗资源,切实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看好病,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医保政策调节作用,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引导双向转诊。明确转诊标准,畅通转诊通道,规范转诊流程,实现有序转诊。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县级公立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为基层配备全科医生144名,开发全科医学居民签约服务包,基础性签约包达10.2万个,个性化签约包4.6万个,推行网格化管理、团队化服务,实现了患者首诊在基层和县域内就诊率达90%的目标。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