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昼夜不息,因为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争分夺秒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壁垒。
群山怀抱中的桐木小镇拥有着一群决心攻克坚中之坚的干部和立志要用双手换取幸福的村民,他们共同锁定478户921人的脱贫目标,用持续作战的姿态,迎接胜利的曙光。
拓宽路子激活发展新动能
如何通过产业发展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青山村丰茂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的实践给了这个问题一个最佳答案。“在支部的指导下,合作社努力发挥最大效能,让更多贫困户自愿加入发展大军”。合作社负责人庞再均谈及发展思路胸有成竹。5栋标准化圈舍1000余平方的繁育场里孕育出价美质优的黑猪仔,掌握传统养殖技术的农户购回猪仔后还能享受到免费技术送上门的优厚待遇,除此之外,合作社负责改圈改厕到户并给予每户4000元的补贴,2018年实现圈厕一体化的受益户就达到30户。
七组的王志家仅在2018年通过养殖黑猪就在年底获得2.5万元的收入,今年他的养殖规模扩大到7头。“农户只需按照要求养殖,合作社负责回收,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对农村环境整治也发挥了大作用,今年的30户改圈改厕工作在3月份已经全面启动。”庞再均坦言,下一步将回收的黑猪经过各道工序加工成特色肉制品再出售,农户的收益将会更可观。
在立石滩村,竣立源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潘久芳作为全镇唯一的女支书,带领着支部班子成员和村民将产业发展搞得有声有色,跑市场、做调研、做动员、流转土地……几经周折后的100亩魔芋、150亩烤烟、100箱蜂将在收获时节给予农户最好的回报和对自己最满意的交代。
在桐木镇农户逐年扩大魔芋种植面积的决心来源于镇上拥有县内首屈一指的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魔芋产品企业。从2018年的9亩到今年的12亩,梅花村的刘声望魔芋种植面积连年扩大,几个月前2吨魔芋种就卖了近3万元的好价钱,而全镇魔芋种植留存面积就达到5609亩。
紧跟着全县“2+3+X”产业发展路子,如今全镇拥有长效产业万亩优质拐枣基地和1500余亩油用牡丹,2200亩烤烟,岔园、椒园、青山等3个生猪养殖千头场,蚕桑、核桃、中药材、香菇等特色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做实民生凝聚民心
“我们不在交通和地理位置上占优势,但我们可以把民生事业往最好去奋斗。”镇长吴妍妍说。在关乎民生的教育和医疗方面桐木镇从来没有让群众降低过期望值。
桐木社区10组的陈英汉说:“贫困户看病政策好,而且看病几乎不用出镇了。”不用去医院挂号、不用忍受乘车颠簸,医务人员定期上门测量血压,血糖等并建立个人信息,对于行动困难、留守老人等特殊患病群体,卫生院做到了车接车送,对特困人员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在因病致贫家庭和慢性病患者家庭中签约式服务成了常态。
2019年元月迁建的新卫生院,拥有340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28名专业技术人员,卫生院分区明确、功能齐全。以往由于医疗设备和专业医生的欠缺,导致危重病人无法在第一时开展救治的瓶颈已经逐渐破解。
2017年程河梦被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录取,廖灿同学中考成绩位居全县第一……一个个山村里飞出的“金凤凰”也让重视教育成为桐木镇的又一张有声名片。据了解,仅梅花一个1040人的村就先后走出140余名大学生。幼儿园园长赵芳说:“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保教质量,努力把幼儿园打造成桐木人民满意的农村示范幼儿园是我们全体师生的奋斗目标。”标准化的中心幼儿园可容纳500名幼儿,近年来2500余万元的资金投入用于中、小学校宿办楼建设,逐年提高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真正实现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能安居且乐业梦才圆
雨天出行溅满泥土,置办点日常用品还要走上4公里路到集镇去,2017年前一直居住在油房村的黄善平重复着这样的日子,也想过跳出山沟和丈夫一起挣钱补贴家用,但是最放心不下的还是3个正在读书的孩子。2018年8月份他们一家住上了集镇民乐小区的安置新房,今年5月份镇上建立首家毛绒玩具社区工厂她第一个报名应聘,在此之前,她从来不敢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上班族,白天上班,计件取得薪酬,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孩子两全其美。
目前,社区工厂共召集女工30余人,其中贫困户11人,已完成玩具初加工10000余件,经过专业培训后,将会有更多农村闲置劳动力通过此途径实现就近就业增收。2016年以来全镇共有775户2309人通过搬迁圆了“安居梦”,267户通过危房改造住上了安全房。
桐木镇赋予这个6月一个新的名称:不安全住房“销号月”。集结最强兵力逐户销号,实现全面清零是所有干群的终极目标。
加快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督促民乐二号小区尽快完成扫尾工程,彻底改善搬迁户居住条件;提升搬迁户入住率,对正在装修还未入住的96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紧盯到户,责任到人,严控标准督促装修进度,确保8月底前全部入住。除此之外,对全镇4046户常住农户住房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户,实施不安全住房提升工程,采取村队为战,统一施工,全面消除不安全住房。
民风善干事劲儿才足
在梅花村双龙洞附近,笔者再次看见了刚刚协助妻子送走一批游客用餐的刘声和,一边招呼我们进屋坐,一边介绍道他这个农家乐是用自己的房子,开业不到一个月,生意还算不错。他特意向我们介绍,今年新发展了2亩香椿,在明年清明节前后就有1000斤左右的鲜香椿,而加工后的干香椿在西安市场上备受青睐,品质好的一斤能卖上七八十元。
“累呀,当然累,现在干什么不辛苦,我和老伴身体好,趁着还有力气我们还要好好翻腾着过好日子呢。”刘声和说。村里人都知道,他现在的自信豁达一方面源于两个孩子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都有自己的出路,最主要的还是他凡事都不想落在人后,他和老伴儿想依靠双手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程才鹏,2015年6月份回到家乡干起了文书一职,她说任职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村民变得通情达理,村上整体风气越来越好,干起事来劲头高涨,更愿意配合干部搞好工作。
60多岁的单身汉程光宇、程光明本可以靠着兜底政策扶持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而这弟兄俩连年发展15亩烤烟每年获得三四万元的收入。村主任讲道:“占到全镇烟草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梅花村,860余亩烟草产业发展几乎没有费力动员过,村民自主发展的意愿都很强。”
二组的丁祥业,家庭遭遇变故后,一个大男人独自带着3个孩子,既要当爸又要当妈,骨肉分割让他曾经情绪一度堕落,负能量爆棚。在镇村干部的持续开导下,他相信日子还是得继续过下去,他倒了孩子怎么办。如今养殖了200余只鸡,发展起拐枣、白芍、白术等产业,还利用起自己的泥瓦匠技术,日子越过越顺当。
村支书丁化礼说:“我们村就是敢把红黑榜亮出来,不怕人扯筋,而事实上也没有人反对过,毕竟大家都好面子,书记都在大会上表扬我们梅花村工作有成效。”
“我们已经在着手收集家训家规了,比如程氏家族在我们村户族相当大,搜集各个家族的家训家规并予以公布,让德高望重的人来当族长……”对下一步扶贫扶志工作的开展丁化礼思路格外明晰。
驱车前往立石滩村的路上,即便是雨后,路面依然干净整洁。干事一向雷厉风行的潘久芳说:“现在村里有种好现象,不比人情分子,村民都“攀比”起环境卫生、家庭和睦指数了。”
- 上一篇:麻坪镇干部万众一心齐攻坚[ 06-14 ]
- 下一篇:石门镇纪委:“四到位”助力扫黑除恶[ 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