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旬阳山野菜助脱贫,群众在家门口“拾金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8-06 08:4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干练的外表,爽朗的笑容,旬阳县铜钱关镇石金芝,最近“很火”。她的形象不仅出现在央视荧屏上,而且经营的野菜产业正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

这个姑娘凭着一股子干劲、闯劲,在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让大山深处的野菜焕发新生机。

仲夏时节,走进旬阳县铜钱关镇,这里山石峻峭,草木葱茏,耳边的蝉鸣鸟叫让人感觉恬静悠然,而位于山谷、河沟边的一块块农田里却是一片忙碌景象。

今年68岁的石德后家住铜钱关镇马保村,他正和老伴儿在地里收割今年5月份才种下的蒲公英。看着长势旺盛的蒲公英,老两口喜上眉梢,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种植玉米,收入只有一两千元,自从改种野菜后收入增加了一倍,今年就能成功脱贫。

贫困户 石德后(录音):收割比较方便,产量比较好,收入也可以。这一茬子割完大概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到秋季的话可能还有2000元的收入。

贫困户石德后的这种变化,源自于石金芝在铜钱关镇创建的旬阳拾金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7年石金芝放弃了原本从事了10年的酒店、工程行业,怀着浓浓乡情回到老家,做起了山野菜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石金芝 (录音):我是地地道道的铜钱关镇人,作为这里的姑娘,出去之后,也想回来,回报家乡。

跨行创业对石金芝来说并不容易,虽然铜钱关镇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野菜种植,但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被石金芝视为“山珍”的野菜,在当地村民眼中并不被重视,甚至当杂草锄掉。她的山野菜种植计划和带动大家致富的愿望,在村民的保守思想上碰了壁。

石金芝(录音):作为一个连24节气都不知道的女性,来做这件事情,可以说是真的遇到了重重困难,包括经济问题、种植技术的问题、和农户沟通的问题、和政府对接的问题等等困难。

创业之初的不顺利并没有让石金芝放慢脚步,凭借多年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和嗅觉,她坚信山野菜开发利用与人工种植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石金芝(录音):当时就有个信念,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走下去。

为了解决野菜人工种植技术问题,她找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野菜研究院、安康市农科所等单位上门学习,并达成长期技术合作协议。在当地政府帮助与支持下,她投资近400万建起了种植基地和加工厂。为了消除村民们顾虑,石金芝又按照“统一购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模式,按照现代农业园区的标准,带着村民一起干。

石金芝 (录音):利用“公司+合作社+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这种方式,公司免费给他们提供种子、有机肥然后他们来种植。我们来保底回收!

通过生态有机种植,以生产错季节山野菜种植、研发、深加工为目标,以大众饮食安全为宗旨,石金芝种植、生产的竹笋、灰灰菜、马齿苋、蒲公英、雪樱子等山野菜,很快得到了市场认可,并与北京、西安、宝鸡等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签订了供货协议,2018年产值超过600万,辐射旬阳县内3个镇,仅铜钱关镇就带动了100多贫困户发展。

石金芝(录音):年底回访的时候,我跟一个客户说,啥时候来陕西了我请你喝酒,给做野菜招待你。然后那个老板就说,你的野菜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收益,我们应该感谢你才对。我不图挣了多少钱,客户这样的话,给了企业很大的底气。

记者在旬阳拾金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对蒲公英等野菜进行漂烫,真空包装的竹笋、雪樱子等野菜,已经打包好准备发货,冷库里储藏的野菜等待着错季节销售。

据石金芝介绍,目前公司山野菜不单单涉及种植,同时研发了野菜挂面、蒲公英茶等产品,通过公司劳务用工,可以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如今,石金芝的野菜已走进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寻常百姓的餐桌,前不久还被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报道,越来越多的人从她的野菜中,品尝到了记忆中的儿时美味。但在石金芝心里,山野菜不仅仅是餐桌上一道美味,更是她难以割舍的乡野情怀,和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拾金子”的初心。

石金芝(录音):今年2楼想建成野菜挂面的厂,下一步我们的蒲公英茶厂也在建设,未来5年时间可能会发展5000亩野菜,年产值达到1600万。来源:安康综合广播(akfm897)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