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施家坡村的“致富经”

作者:高斯皓 发布时间:2019-08-07 09:5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今年我们村合作社30亩的有机蔬菜‘成势了’,这车茄子、西红柿和豇豆约1000多斤,马上要订单式销往安康市人民医院职工餐厅,保证白衣天使们当天午餐就能吃到纯天然的新鲜蔬菜。”驻村队员张忠实扛着一篮豇豆,顾不得擦去满脸的汗水,边装车边说道。

这是旬阳县甘溪镇施家坡村集体合作社有机蔬菜基地今年第二茬蔬菜采摘装车的一个场景,也是该村推行村社合一模式,大力兴办集体产业,变物质投入的“输血”式扶贫为产业驱动的“造血”型带贫,筑牢带贫益贫长效机制的一个缩影。

施家坡村位于甘溪镇以北17公里,全村拥有村域面积16.3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26户1050人。近几年特别是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目标以来,村四支队伍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注重坚持党建、村务与脱贫攻坚一体化推动的思路,着眼于激活村域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于“支部引领和村社合一”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举全力兴办集体产业,力求筑牢带贫益贫的长效机制。

烟草产业是该村的传统和优势产业,为切实发挥该项产业的带贫益贫效能,该村成立了人业兴烟草扶贫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吸收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和入社的方式,带动71名贫困人口采取统种、统管和统销模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了贫困户产业益贫的内生动力。目前该合作社的百亩烟草长势良好,已累计烘烤出炉烟叶3000余斤。

生态农业是该村构筑带贫益贫长效机制的另一重要产业保障。2018年年初,该村以村集中安置点周边的闲置和流转土地以及旬河水资源为依托,以注册成立的泽润源生态农业合作社为运营主体,以搬迁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采取土地与现金入股方式,吸纳50户贫困户入社,实行签约订单式生产和帮联单位统一收购的营销模式,推行村组干部主责、贫困户投工和农技员田间指导的日常管理方法,于2018年下半年建成了“统一规划、统一种养、统一销售”的100亩有机蔬菜(30亩集中种植+70亩农户分散种植)基地和3000亩水面生态养殖基地。目前,蔬菜基地已陆续订单式生产有机蔬菜万余斤,预计有5万斤以上食用花白鲢鱼将于9月底进行首次捕捞销售后分红。

与此同时,该村以村民第4和第5小组剩余流转土地为依托,多方协调,内引外联,于2018年下半年顺利引进企业来村兴建融蚕桑种养生产、产品深加工和生态果桑园采摘基地等为一体、规划建设面积5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一期300亩密植桑苗已栽种到位,其中50亩果桑已陆续发芽挂果。村民初获土地流转费6万元,务工增收5万余元。

村集体合作社传统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为该村筑牢带贫益贫长效机制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我们将因地制宜地做实乡村振兴三年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出以传统产业和生态农业发展为驱动,以农事体验、渔家乐和水面观光等乡村休闲游产业为牵动,构建起施家坡村域发展的‘品’字型战略和格局,切实使村民享受集体经济的更大红利,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物化。”村主任施金辉说道。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