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夏秋手持一把扇子,不仅解暑而且还能驱赶蚊虫,在旬阳人的记忆里,一把桃心棕叶扇,就是一段恬淡好时光。
甘溪镇高庄村五组的王兴良是一名优秀的制扇人,十几岁开始学习编扇子,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五十年时间过去了,老人身体依旧硬朗,编扇技法愈加老练。
王兴良说:“要打一把好扇子,首先原材料要选好,要选没散叶的棕树芯。”
在一片洒满阳光的棕树林里,王兴良精心挑选制扇材料——棕树芯,五月至八月的树芯最好,他小心剪取,如获至宝。
拿回家的棕树芯要经过20分钟水煮,然后放在阳光通风处经过一周时间晒干,将叶子撕成韭叶儿宽,就可以编扇子了。两片棕树芯重叠,先编桃核,再编桃肉,核肉之间用染成粉红色的叶丝隔开,最后往两根主茎中间插入一根七八寸长的削好的竹片做扇骨,一把桃心棕叶扇就基本做好了,因为编的环节工序复杂,所以王兴良和老伴儿的日编制量至多两把,一个夏天,王兴良能做两三百把成品扇子。
王兴良说:“在操作、编过程中必须中间是人字路,边边是万字格,要拉紧,结构要紧促,然后才能保证扇子的质量。”
王兴良的匠心坚守,是旬阳人一个时代美好记忆的延续。
【责任编辑:贺清玲】
- 上一篇:甘溪镇:多举措筑牢胡蜂防治“安全屏障”[ 08-14 ]
- 下一篇:金寨镇:织好“三张网”切实抓好胡蜂防治工作[ 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