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仁河口战区:农旅融合新路,让边远山区走出贫困

作者:李开涛 发布时间:2019-09-18 09:25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近年来,仁河口镇按照“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壮大方式,通过“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联动合作模式,努力实现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的目标。

规划在前,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浅秋时节,雨后初晴的水泉坪,浓郁的稻香扑面而来,丰收在望的喜悦早早就挂在了50岁的贫困群众洪木仙的脸上。洪木仙激动地说:“近两年,来旅游的人多了,米啊、油啊都不够卖。”洪木仙家住仁河口镇桥上村,去年家里收了近3000斤米,除了供家人吃以外,全部被游客上门以4元/斤购完,这让一家人大喜过望,他们正期待着今年的好收成。

“以前水泉坪没有水泥路,油菜田种的比较杂乱,居家环境也不是很好。”54岁的邓小红说道。去年在镇政府的引导下,邓小红完成了老土房改造,今年三月份,集餐饮和住宿为一体的“品木农社”开始试营业,腊肉、菜籽油、大米等水泉坪特产吸引着八方来客。正所谓“田里有稻,土房改造,屋有农社,致富有相”。

让旅游资源“火”起来,山区群众腰包“鼓”起来。仁河口镇围绕“山水田园路,高点规划,分区布局”,对村民房屋统一规划建设,千余亩的良田统一种植,向下打造全长1.5公里的崩云峡谷,向上延伸至王莽山景区,形成“历史人文、农旅融合”的生态旅游带,景区建设和基础设施齐头并进,不断完善景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构想,带动贫困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夯实基础,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8月19日,通往仁河口镇桥上村、水泉坪村、王莽山村的一条崭新黑色沥青油路铺设完成,全长5.8公里,路面平均宽度7.5米,同步实施路肩、水沟和生命安防工程。这条通往贫困村的道路为大山深处人民加快脱贫步伐和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仁河口镇党委、政府立足全镇8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基本生活条件的达标。所有行政村道路均达到脱贫验收标准。2019年通村路“油返砂”项目枫坪村、王莽山村2条13公里已竣工。镇内各贫困村三年内先后实施安全饮水项目并通过验收,2019年实施仁河口村等三个非贫困村饮水工程项目。全镇8个村均通动力电。对于全镇1980户6674人常住人口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确保住房、电力、饮水、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条件清零行动逐项攻破。

提升后劲,加大集体经济发展

沿着王莽山村村委会门前的道路往里走,逶迤的山坡上,一树树猕猴桃紧紧依偎在水泥架上,一颗颗毛茸茸的果子镶嵌其中。6名贫困群众正在猕猴桃地里挖地劳作,这里是旬阳县刘秀寨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园区。

正在劳作的谢成放下锄头,慢悠悠地坐下来说:“我53岁了,一个人住,又是视力和肢体多重残疾,今年5月份在合作社领了20只鸡仔,承诺年底的时候以15元一斤回收,平时就在这儿打零工,打桩子、除草和挖地,有啥活干啥活,合作社又近,只要干活就有钱挣。”

“合作社是2017年3月成立的,总投资近125万元,发展的产业有林下养鸡、200亩五味子、60亩猕猴桃,长短效结合来经营,产业园里的水泥桩全都是贫困户栽的,务工费按120元/天兑付,贫困户还可以入股合作社,年底统一分红。”合作社负责人冷荣辉介绍道。

据悉,共有21个贫困户56人在合作社务工,人均年收入3000元。合作社今年共为30户免费发放500只鸡仔,平时提供技术支持,要求必须粮食喂养,土鸡散销至镇安、西安等地。下一步产业发展规划以五味子为主,种植上具有地理和气候优势,全部将以订单模式销售,销往东北。

在仁河口镇,村村都走上了“合作社+贫困户+订单”的路子,以集体组织牵头,整合流转土地,互助资金助力,累计带动贫困户751户。全镇“两业”全覆盖,累计栽植拐枣6243亩(其中贫困户2200亩),核桃1300亩,黄桃300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657人。

干群携手,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我家6口人能住进新房,多亏了好政策,还要感谢镇政府领导亲自来帮忙设计装修。”原来居住在枫坪村的贫困户汪延庆说道。

51岁的汪延庆老家交通不便,妻子常年患病需要治疗,因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补助15万元,在镇纪委书记宋海峰的帮助下,顺利装修完,八月中旬搬进了“阳光小区”。

“脱贫摘帽进入倒计时,按照‘五步减法’,一方面扎实推进搬迁危改户的装修入住,一方面核准核实全部农户安全住房情况,确保户户达标。”镇党委书记李向阳针对安全住房达标率这样要求。全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279户,已入住270户,入住率96.8%,包帮干部户户帮扶,预计9月20日前全部入住。

劲头正热,助推“百日提质”

连日来,全体包帮干部带着“十件事”,抢晴战雨奔波在入户的路上。桥上村村主任梁延胜组织扶贫干部逐户逐人摸查慢性病筛查工作,梁延胜表示:“现阶段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村‘两委’干部工作热头足,一有任务立马分工,入户落实,做好汇总资料的及时上报。”

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百日提质”阶段,仁河口镇全体干部干劲足、重实效。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标“576”标准,逐村逐户逐项地推进各类问题整改,做到整改清零;坚持目标导向,攻克深度贫困,坚决做到任务清零;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产业扶贫,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做到硬件清零。

全镇紧扣整县摘帽这个核心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凝聚尽锐出战攻坚合力,组织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紧盯干部包帮,紧盯安全住房达标率,紧盯贫困户收入边缘户,紧盯群众满意度,紧盯村级集体经济,紧盯数据信息质量,做到系统数据与实际情况、与帮扶记实薄“三个一致”,实现数据真实、逻辑准确。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