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桐木镇涌泉村的“螺丝”丁

作者:许欣星 发布时间:2019-10-28 09:2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走进如今的桐木镇涌泉村,一条条村道平整宽畅、一排排新房整齐漂亮、院落干净清洁、桂花扑鼻满香,茶余饭后,姑娘媳妇们在广场跳舞,老汉小伙子们围坐拉家常,谈到村子发生的变化,70多岁的村民夏勤树激动地说:“这都是党的政策好,是丁书记把大家带领得好呀。”听到这些话,丁显明总是淡淡一笑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丁显明是县市场监管局派驻涌泉村的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2017年5月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到脱贫攻坚一线去”的号召,从局机关到桐木镇脱贫攻坚指挥所挂职责任副指挥,2018年7月,被提拔任命为旬阳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但他服从组织安排继续留在扶贫一线,乡亲们听说他暂不回城仍在村里当“村官”,给他起了个亲切的外号——“螺丝”丁。

丁显明虽长期在县城生活,在机关工作,却能迅速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靠的是四大法宝:腿勤、心诚、实干、脑活。

腿勤丈量民情

每天走访5户贫困户是丁显明的工作习惯,他常说“与群众的感情是走出来的,去得多了,他们才跟你掏心窝子”。

2018年9月正式驻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遍访全村农户,带领工作队吃住在村,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迅速熟悉了村情组情户情,哪家是留守老人,哪家是重残重病、谁家养猪喂蚕、谁家务工经商他都详细记录,逐户挖出穷根制定脱贫计划,并分类登记、逐户造册,建立了脱贫攻坚户档案。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同“四支队伍”一起制定出了涌泉村产业发展“5321”(发展蚕桑、黑猪、拐枣、魔芋、中药材五大支柱产业,激活三个合作社,壮大两个集体经济组织,开发一个乡村旅游康养项目)规划。

心诚化解民忧

“房子是百姓的命根子,住房问题是脱贫攻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丁显明到任后,首先从“两房”建设抓起,用足用活国家政策,一户一户盯落实。

刚住进新房的孙绪兵心里乐开了花:“哎呀,还是新房好啊,这几年自己在外打工,老旧土房下雨不敢住,媳妇儿在镇上租房子招呼两个孩子上学,吃尽了苦头,现在终于住上了政府的集中安置房,爱人也准备就近到镇上毛绒玩具厂上班,省下的房租和多挣的工资就有几万块呢。”他自豪的算着今年的收入账。

住在镇敬老院的陈广龙夫妇也是幸福满满,这老两口是五保户,但就是舍不下家里两间石板土房。一刮风下雨,丁显明就担心他们的安全,为了让老两口住到敬老院去,他磨破了嘴,走细了腿,最终通过先体验、再入住、后常住“三部曲”的方法打动了老人。中秋前夕,丁显明去敬老院看望二老,临别看到他们送到大门口还依依惜别的神情,丁显明也长长地舒了口气。

同样美滋滋的还有80岁的留守老人刘克清,他儿女在外,无人照顾,房子因年久有点漏雨,为了解决他的住房问题,丁显明和驻村干部穷尽了办法,托管不成租房住,租房不成修房子,找工程队、搬运材料、督促监工、质量把关、端茶倒水,丁显明完全当成自己的事来操办,村民们戏说这刘老汉老来福,80岁多了个“干儿子”。国庆前夕,看着修葺一新的新房,刘克清逢人便说“共产党好!习主席好!”

实干带头致富

面对涌泉村的整体贫困,丁显明认为只有按照定下的“5321”发展规划统筹实施,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他在县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来村两个合作社的基础上,指导成立了旬阳县盛源发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通过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合作共管经营的方法,指导建成了全村千亩拐枣、蚕桑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了全村贫困户户均3亩产业园,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当年就为100户贫困户发放工资20万元。

10月6日,趁着雨小点,丁显明又带领村干部紧锣密鼓开始了1000平米标准化新概念蚕室的建设工作,同时启动的还有配套产业路的改造项目。年初,他就争取县林业局给蚕农免费发放桑苗24.8万株,请县林技中心专家对全村养蚕户进行集中培训。“有了这个蚕室,我们村离恢复桐木镇蚕桑第一村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今年首期发放蚕种30张,预计养蚕收入10余万元。”丁显明望着雏形初现的蚕室充满信心。

“农民群众有他一贯的生产生活方式,要想让他改变,得先让他尝到甜头”,丁显明经常带领工作队到田间地头摘桑叶、挎烟叶、挖魔芋,在共同劳动中与群众拉近距离,灌输先进的生产生活理念,“只要与群众的感情打通了,一切事情都水到渠成”。

△驻村干部定期查看蚕苗长势

一年来,他积极组织发动群众,种植烤烟40亩、黄花菜40亩、魔芋100亩,中药材100亩,养殖黑香猪300头,争取镇政府及市场监管局大力支持,打通了涌泉村第一条2.5公里通组水泥路,解决了六组36户常年不通公路问题;重新修建了村活动室,购置了书籍、投影仪,设置了报栏、文化墙、健身器材,用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脑活点石成金

一年来,丁显明不仅访遍了涌泉的家家户户,也走遍了涌泉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他常说涌泉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地方,为了将这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在主打“五大产业”的基础上,丁显明积极谋划涌泉乡村旅游康养项目,指导成立了“旬阳县涌泉祥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引进西安客商开发美丽涌泉旅游资源。

他把寻访搜集的古迹传说及涌泉山水,编制成了《涌泉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景点规划图》,推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名片,通过不遗余力的宣传和市场监管局的牵线搭桥,现涌泉村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已进入可研论证阶段。届时,一个集休闲度假、高山民宿、探险徒步、野营康养、高空滑翔、宜居宜游宜业的新涌泉将全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涌泉村是块福地,我要像螺丝钉一样钉在这儿,不脱贫不撤离。”丁显明虽不是当地人,却爱涌泉这片热土爱得深沉。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