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变了,原来羊肠小道,现在八米宽柏油路;原来土胚房,如今小洋楼;原来挑水吃,现在安全饮水到户;上学、就业、就医都有了保障……村子美了,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我们这小山村又热闹起来了。”笔者问起近年来村子的变化,大清早从自家菜园摘回新鲜蔬菜的安置点五保户查农咧嘴笑着说。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甘溪镇全面加强对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3年来梯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脱贫道路宽又阔
公路变了,从镇到村到组到户都通了路,“一纵两横八环”的交通网络让全镇人出行更便捷。
“前两年的路就3米多宽,这下好了8米宽的柏油路宽敞的很,脱贫硬化路更是直通家门口,村里集中发展产业的地方还修了产业路,秋天收割粮食、逢年过节买东西再也不用为路难走、车难坐的问题发愁了。”正在院坝围炉取暖的肖大爷满心欢喜。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发达、物流畅通是发展的先决条件。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梯岩村先后修建6条通组水泥路,2条产业硬化路,甘双三级路贯穿全村,共计45余公里的水泥路为村民出行、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村里兴办了2家合作社、1家休闲山庄、1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年人均收入由3年前的6000元提高至10300元。梯岩村伴着脱贫攻坚号角声在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强。
安居房里过好日子
安全舒适的房子是家庭的基体,更是精神的寄托。然而在落后贫困的村子土坯房、石砌房、危房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3年前,村里很多留守老人都住在破烂不堪的土坯房里,房子建在半山腰,除了一个小时车程外还得爬个把小时山路。
“借着精准扶贫政策东风,世代为农的我也住进了楼房,一家五口共12.5万的补助。其他老乡凡是家里房子不能住的要么重建,要么修缮,还有一些搬进安置小区,孤寡老人也都住进了集中安置点,家家户户都住上了舒适房。”搬进滨湖小镇的向忠新越说越开心。
2015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梯岩村共解决不安全住房79户,其中易地搬迁63户,危房改造16户,村内两个集中安置点圆了44户贫困群众的安居梦。
时下,梯岩村内整齐的小平房随处可见,标准化安置点格外显眼,加固修缮后的房屋如新房子一般宽敞明亮。
多项产业“摘穷帽”
凭借生态地理优势和镇党委政府扶持,梯岩村群众大力发展拐枣、核桃、黄姜、烤烟、中药材、花卉、光伏发电、水产养殖等长中短期结合的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
“以前,家里几亩地种啥也没个规划,还不懂行情经常阴差阳错赶不上好机遇,都没攒下钱,自从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他们随时随地帮我解答疑问,还帮我做产业规划。去年种了8亩种拐枣套种了黄姜和油菜,年底还得到了政府的产业奖励。今年烟草产业政策好,我把一半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务工并还入了点小股份,眼下已经获得了两笔合作社分红。”贫困户鲁绪臣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如今,千亩核桃园、光伏发电、百余亩花卉、百亩红仁核桃园、规模化水产养殖、返乡青年创办合作社......各项产业支撑着梯岩村奋起直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凝心聚力摘掉了贫困帽子。
脱贫路上,喜看梯岩村新变。冬日的阳光下,农人们在田间耕作、在门前忙碌、在河边沐浴暖阳……好不热闹,走出家门就是风景的幸福日子,让乡亲们的笑容更甜了。
- 上一篇:赵湾镇:乘脱贫攻坚东风 终结“三个没有”历史[ 12-18 ]
- 下一篇:仁河口镇强化检查确保校园周边食品安全[ 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