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旬阳县牢固树立聚焦脱贫抓党建、筑牢基础促攻坚的理念,夯责任、强组织、聚合力、兴产业,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脱贫攻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抓责任落实,聚焦脱贫攻坚精准发力
坚持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一切力量向脱贫攻坚聚集,在压实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工作责任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领导力和推动力。
统筹谋划服务大局。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围绕党建促脱贫攻坚“抓什么、怎么抓”,制定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时间表、路线图,下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建立抓党建每月任务清单。把脱贫攻坚作为各级党组织的“头等大事”来抓,推动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的“无缝对接”。
完善机制树立导向。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县脱贫摘帽中进一步加大干部鼓励激励的意见》《关于推行科级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积分管理的意见》《旬阳县脱贫攻坚摘帽户达标工作“精准奖惩”办法》等,树立“三重三看”选人用人导向。一年来,全县共提拔和重用66人次扶贫干部,占提拔调整干部总数的56%。
压实责任强力推动。全面落实三级书记抓扶贫和“四位一体”指挥体系,全县36名县级领导、132个县级及以上单位包抓169个贫困村,6500多名干部参与脱贫攻坚,选派300名县(科)级领导干部到村担任脱贫攻坚总队长,800多名干部到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实现了帮扶全覆盖。县级领导带头深入帮联镇村,每人担任一个镇的脱贫攻坚战区指挥长,深入基层调研解剖麻雀,商讨脱贫对策,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抓队伍建设,锻造脱贫攻坚骨干力量
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和考察识别干部的主战场,将对待群众有感情、带领致富有办法、脱贫攻坚有成效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县“八办五组”和镇村领导班子。大力实施村支书、主任 “一肩挑”,注重在脱贫一线发展党员,确保每个贫困村2年内发展新党员无空白,为贫困村村级后备力量储备人才。
严管厚爱“四支队伍”。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按每个贫困村5人,深度贫困村6人,选派驻村干部800多人。严管驻村工作队,严格执行“四支队伍”考勤、请销假、召回制度和考核制度。关心关爱驻村工作队,落实工作经费、生活补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体检、差旅费、通讯费等“六个保障”。为每个驻村工作队下拨3万元经费,并为1200余名村干部、800多名驻村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21人获得县级以上表彰,激励“四支队伍”奋发有为。
强化扶贫干部能力提升。通过定期培训、专题培训、全员轮训、周调度会等形式,对党政领导干部、扶贫系统干部、行业部门干部、“四支队伍”、结对帮扶人员等开展全员培训,提升扶贫干部政策水平和实战能力。举办脱贫攻坚培训班44次,培训扶贫干部1.9万人次,选派优秀干部、合作社负责人赴江苏、浙江等地培训76人次,800余名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教育。
抓基层组织,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通过创建标准化建设示范村、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法,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力。
精准推进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企业)+农户”“党支部+电商+贫困户”等方式抓党建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带富作用强、社会效益好的农村党组织示范点。吕河镇秦家塔村“支部引领•村社合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险滩村“党支部+劳务扶贫公司+贫困户”就业增收模式、金寨镇寨河社区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来抓,瞄准班子不强、人心不齐、经济不强、群众不满等具体问题,突出整顿重点,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县级干部挂点、镇党委书记包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扶等措施,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35个,不断夯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
多措并举优化党组织设置。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移民搬迁安置点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在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四海逸家安置点,设立了新型社区并成立了党支部,建立社区工厂,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开展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驻村企业带驻地村、机关单位带帮扶村的“村村联建”“村社联建”“村企联建”等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示范引领作用。
抓支部引领,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探索“支部引领•村社合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扭转了村“两委”政治功能弱化、组织力不强的状况。
坚持支部引领,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实施“一肩挑”,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加强村干部带领致富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实行“能人带动”和“双培双带”工作机制,为推进“村社合一”提供人才保障。村“两委”领办创办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305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全部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
积极探索路径,选准优势产业和经营类型。各村党支部吸引本地外出创业能人返乡创办、村组干部领办经济实体,根据各村自身特色,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创办各类合作社。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在全县总结推广独资生产经营型、参股联合经营型、资金投入收益型、资产租赁经营型、资源承包经营型、服务集体成员型六种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实现了集体受益、群众增收。
激发发展热情,建立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保障机制和激发村干部的积极性很关键。县财政给每个贫困村(社区)下拨5万元资金,配置集体股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县委组织部与泰隆银行合作,构建“党建+金融”扶贫模式,选择基础条件好的镇村和党员户试点,给予金融授信支持。依托村集体经济收益,合理提高村组干部待遇补贴,激发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 上一篇:中核二三公司资助我县112名贫困学生[ 01-09 ]
- 下一篇:赵璟在我县开展节前慰问活动[ 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