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烟草扶贫的“神河模式”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01-13 08:18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贫困户稳定增收是户脱贫的先决条件。如何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是摆在镇村组织和帮扶干部面前的一大困惑。神河镇在破解这一难题中探索出了“八个一”烤烟扶贫模式,初步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效解决了产业扶贫中“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

1、组建一个经济组织解决“怎么干”的问题。结合“三变改革”,在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后,指导全镇10个村(社区)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同时,结合本村产业实际,组织创业能人、产业大户、村组干部和贫困户积极参与,紧扣烤烟、油用牡丹、拐枣、魔芋、黄姜、香菇食用菌、中药材及蔬菜林果等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制定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按章程开展“烤烟扶贫”工作。简言之,就是由村集体来领办实体,村干部为失能贫困户栽植烤烟,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双增收”。 

2、选准烟草一项产业解决“干什么”的问题。烤烟作为全县的传统产业,也是产业扶贫“2+3+X”模式的优势短效产业,神河镇烤烟发展最高记录突破8000亩,而今下滑到不足3000亩。因此,确定烤烟产业为扶贫主打产业在全镇上下迅速形成共识,通过“烤烟扶贫”,每个村(社区)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为贫困户新发展100亩左右,全镇新增烤烟面积近1000亩,带动实现全镇烤烟面积4500亩,较上年净增50%,有效提振壮大了烤烟产业发展。

3、整合一块闲置土地解决“在哪干”的问题。由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通过在流转、租赁、复垦等办法整合本村(社区)境内长期撂荒或经营不善的农户承包地、集体耕地不少于100亩,用于发展烤烟产业。其中租用贫困户的土地地租原则上每亩不低于200元。根据本村(社区)贫困户分步情况,可以集中连片整合土地,也可按每处不少于20亩进行分散整合,对道路不通、但土壤肥沃且50亩以上的撂荒地,距村道干线1.5公里以内的,可以申请扶贫产业路建设项目,修通3米宽砂石路,镇村派员现场勘察认定后实施,并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建设资金。全镇8个村共流转整合土地848亩,其中流转土地799亩,新修产业路5公里,新开垦撂荒土地149亩,有效利用了农村闲置土地。

4、做实一批劳务公司解决“谁来干”的问题。针对农村部分闲散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那些半劳弱劳无法实现转移就业的贫困户家庭,镇上共组建成立7个扶贫劳务公司,部分非贫困村由村“两委”负责,全权负责对该村(社区)牵头种植的烤烟进行劳务派遣和技能培训。以村(社区)为单位,对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含2014年以来的脱贫户)家庭劳动力进行精准统计,造册登记,建立扶贫劳务微信群,对常年在村(社区)外务工的劳动力,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对留守本村的贫困户劳动力,将其个人基本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劳动力强弱、具备的技能及联系方式等情况逐项登记,建立台账,组织培训,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和烤烟扶贫理念,引导其配合参与。扶贫劳务公司根据这些在家的贫困户劳动力居住远近和劳动力强弱,按照集体组织种植烤烟进度及用工需求,及时对接,就近就便,精准进行劳务派遣,并做好出工和劳务报酬登记。各村(社区)根据劳力状况自行制定劳务费标准和兑付办法,可阶段性结算,也可待烤烟销售结束一次性结算。截至目前,全镇共使用农村劳动力580余人次,产生劳务费58.2万元,其中贫困户劳动力350人次,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无事可做和集体栽烟无工可用的问题。

5、一次整合扶贫资金解决“如何干”的问题。全镇6个贫困村均成立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县上给每个村注资50万元,目的是激发更多群众积极入股成为会员,积极入股,整合资金,解决部分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根据集体租地栽烟规模实际,引导贫困户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贷款,每户贷款不超过2万元,贷款资金以6%的分红入股村集体组织,待烤烟交售结束后由村集体组织负责统一还本付息分红,实行“个人贷款、有偿入股、集体偿还”。全镇共在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中贷款19万元用于发展烤烟产业,有效激活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带贫作用。同时,县上为每个贫困村注资5万元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镇上为王义沟、黑沟、湾寺、夏家院、金河口等村争取苏陕协作项目扶贫资金170万元,全部用于“烤烟扶贫”项目,有效解决了“无钱办事”问题。

6、壮大一批集体经济解决“为啥干”的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合作社牵头实施“烤烟扶贫”,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带贫益贫、让利于民的原则,参与村(社区)在经营利润中提留不少于1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其余部分扣除地租、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务费外,按贫困户家庭人口,平均分配到每个贫困户家庭,作为其当年家庭产业收入。通过首次尝试,今年可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

7、帮助一群农户增收解决“为谁干”的问题。“烤烟扶贫”模式的核心就是帮扶解决贫困户收入不达标的问题,具体怎么扶?我们采取支付地租、劳务费和经营分红三种途径。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无条件将本辖区当年没有能力种植烤烟的拟脱贫户、没有种植烤烟且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脱贫户(重点是2014-2015年脱贫户)以及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因收入不达标有返贫危险的脱贫户全部组织加入会百亩“烤烟扶贫”集体参与分红,每个村(社区)不少于30户,并优先流转租用入会贫困户的土地,优先派遣入会贫困户劳动力务工,优先兑付入会贫困户地租、劳务费和经营分红,地租每亩不少于200元,劳务费根据劳动力状况每天不少于80元,按照贫困户入股股金不少于6%进行分红,经营总收入扣除所有生产成本和村提留外全额按贫困户家庭人口平均进行分红到户,确保带动入会贫困户家庭年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实现全镇当年拟脱贫424户962人户均两亩烟、人均3000元目标,且通过一年的种植实践,掌握务烟技能,来年可以独立发展烤烟产业。

8、实现整村脱贫出列解决“干扶贫”的问题。贫困村脱贫退出的标准中对贫困发生率、贫困户家庭年人均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都有明确规定,任意一条不达标均会影响整村脱贫出列。通过“八个一”烤烟扶贫模式的有效实践,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稳定增收问题,助推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组建运营,还有效发挥了扶贫劳务公司和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两个组织的作用,更提振壮大了全镇的烤烟产业,对实现整村脱贫出列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全镇共8个村(社区)通过“烤烟扶贫”种植烤烟848亩,流转土地799亩,支付地租18.48万元,贫困户固定务工243人,支付劳务费58.2万元,互助贷款19万元,争取苏陕协作项目资金170万元,8个村受益贫困户194户610人,分红49万元。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