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老余你别走,继续种烟

作者:何媛 发布时间:2020-02-20 10:12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老余,你留下来吧,你今年要栽烟的话,我也继续栽,跟你一起,发展个二三十亩,说话算话。”九组组长孙衍政说。

“老余,我也想和你一起种,别走啊!”社区村民丁光点说。

……

时隔一个多月,余仁成想起那天桐木社区群众对他的挽留,依然激动不已。

余仁成是什么人?群众为什么要留他?这还得从余仁成种烟说起。

自己挣钱自己花,硬气!

64岁的余仁成,是棕溪镇武王敖河村人,当过兵、修过铁路,是党员,但也是贫困户。当年在部队时腿部受伤,三级残疾。

老两口已年过六旬,儿子外地入赘,曾义务照顾一五保户长达23年,领养过一个孤儿,家里本就条件不好,前年冬月二十七,余仁成又意外摔伤,将腰椎摔坏,住了3个月的院,如今还未完全恢复,屁股都是麻的,走路还是会痛。

巨大的医药开支让这个贫困家庭变得入不敷出。没有经济来源怎么办,余仁成怎么也开不了口向政府要救助。用他的话来说: “只要我自己动弹的了,就不给政府添负担,自己挣钱自己花,硬气!”

余仁成正在愁脱贫门路的时候,一个在烟站工作的朋友给他建议:“桐木的土地条件好,感兴趣的话可以到桐木发展。”

凭着对烤烟产业的热爱,余仁成一瘸一拐的奔赴桐木,到地里转了几圈,发现这里的土地已经荒废了有好几年。

社区支书曹学兵毫不隐瞒地告诉余仁成:“我们这儿的土地条件好,但栽烟的人少,一个村只有个把户。在你之前,已经有两拨人前来看了,他们都不看好,摇摇头就走了。你不愿意,我们能理解。”

虽然土地荒废了,但这儿的土地条件着实不差,而且村上表示,如果愿意发展,可以免收地租,给协调烤房,住宿也可以给想办法,不收钱。

优厚的政策让余仁成动了心,“本来我也不想弄,走路都走不了。但是一想到没有经济来源,还有医药费欠账,与其放弃,不如放手一搏,不试试怎么知道输赢。”余仁成坚定了想法,他一定要把这儿的烤烟发展起来。

只要有技术肯干,准成!

去年2月27日做的决定,3月初动工挖地,二十多天后,土地平整好了,嗅着泥土的芬芳,余仁成感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不管干什么,只要你有毅力、肯坚持,一心去干,没有干不成的事。”这是余仁成一直坚信的道理。

“我从30岁开始栽烤烟,面积最大的时候达到了50亩,当时还是武王乡远近闻名的烟草大户呢!”回忆起年轻时栽烟的场景,余仁成一脸的自豪。

去年一年,从整地、移栽、大田管理、挎烟叶、烘烤各个环节,都是余仁成亲自上手。没人背水箱和农药,余仁成自己一瘸一拐的背上了山;撒肥料,一亩地在140-160斤,工人掌握不准,余仁成亲自上;工人烤烟技术不熟,他手把手指导……

社区群众看到余仁成的真诚和勤劳,便主动和他这个“外人”做朋友,看他行动不便,还将自己种的蔬菜给他送上门。慢慢地,社区的很多群众都愿意来他这儿干活。

“老余人好,勤劳踏实,又懂烤烟技术,尤其是他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着实让人佩服。”这是桐木社区群众对他的一致评价。

“去年40亩烤烟,给工人开出的工资有八万多,把工钱、化肥、生活、燃料、磨损费等等除开,我的收入在八万多。” 余仁成说。

“老余,你别走”

去年的烟搞成了,老余很满足,准备回老家棕溪敖河去,不曾想,这件事却在桐木社区引起了一场波动。

听说老余要回去,相继有群众前来劝说,希望他能继续留下来发展烤烟。

一天,社区支书曹学兵又找到了老余:“老余,看你也是直肠子,我就直说了,别走了,再在我们这儿种一年,我们继续和去年一样扶持你,你把我们社区的贫困户也带动带动,咋样?”

思索良久,余仁成答应了,但是他也有条件,“要继续发展的话,我想扩大面积,种个200亩;七组、八组的路太远了,如果把路不修通,运送烟苗、肥料,包括后期的烘烤都很费人力;烤房还得你们帮我协调。”

余仁成的这些想法,村上及时和镇政府和烟站都进行了沟通,积极帮他协调解决。老余留了下来,他不仅要自己栽烟,他还要带动桐木社区的群众栽烟。

正月十一立春,余仁成已早早地联系了工人和机械,一边做好防疫一边整地。现场,工人们都戴着口罩,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块块板结的黄土被打散,变得松软服帖。

“目前已经整地近100亩,再有个十多天,就能弄完。正月十五那天我就把苗子下了, 26床绰绰有余。”余仁成说。

在余仁成的带动下,桐木社区今年的烤烟面积将在300亩左右。

“我是退伍军人又是共产党员,别的长处没有,但是我有毅力。村上、镇上和群众都支持我,这给了我最大的信心,另外,只要这里的群众愿意发展,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请各位拭目以待,我一定继续把烟盘好,盘成功!”对发展烤烟产业,余仁成信心十足。

【责任编辑:邓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