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了,小河中心卫生院40多人用自己的方式,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着不平凡的力量。
当好家长比当好院长还难
走进小河中心卫生院院长杨武斌的办公室,老远就听见他打电话的声音。
“所有人员都必须扫描健康码,对于显示异常的要按照要求进行隔离,不能马虎!”
连日来的作战,让杨武斌的脸上虽露倦容但不失坚定,这些天,浓茶和咖啡是他保持清醒的利器。在疫情肆虐的这一个多月里,杨武斌始终坚守一线,成为全院上下40多号人的“主心骨”。
他是组长,每天到临床一线督查医务人员的诊疗情况、个人防护情况、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情况,负责谋划指挥全盘工作。
没有司机,他就是“司机”,面对医务人员紧缺的困境,他主动担起司机的责任,每天在站点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开着车准时将医务人员安全送到各自的执勤点,而自己却是经常错过饭点,一饿就是一整天。
他还是“家长”,为让职工在单位吃上一口热饭,他让站点执勤人员在医院吃饭,他却在站点执勤。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连轴转、日夜转早已成为这个“家长”工作的常态,大到搭建帐篷、车辆安排,小到口罩发放、体温计调配,一切防护物资、后勤保障都要协调统筹,一刻也不能停歇,他说:“我就想着别有什么地方落下喽。”
舍小家顾大家,这就是党员“思维”
“我是党员,工作时间又长,经验多一些,我先上!”每当有任务来临时,小河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杜忠强总是表现出充分的自信,自信的背后其实是满满的责任担当。
他是一个3岁小女孩的父亲,是两个70多岁老人的儿子,更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然而,一心扑在一线的他常常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些身份,人员调配不够时,他说的永远都是“我去”。
1月23日早上,正在给女儿扎头发的杜忠强接到任务,立马起身去单位。“爸爸,我还等着你回来给我梳辫子啊!”
杜忠强尽管心里有愧疚,但是和家人相比,此刻更需要他的是病人、是防疫一线。
大年三十本该是家人团圆的日子,杜忠强毅然踏上了大年夜高速路口值夜班的路途,大年初一下夜班的他并没有回家还是坚守在医院随时待命。
跛脚战士的伟岸
1月30日,医院门口出现了一个一瘸一拐的身影,他就是小河中心卫生院的救护车司机武寿军。1月20日在旬阳县医院做手术的他,出院不到5天,伤口未愈合,还在渗血。可是疫情防控,怎能少了他。
他倔强地说:“我在家看到群里的消息,实在是心慌,这个时候在家待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奋战!”返回工作岗位后,还主动请战去临时检查站去工作,这一个月来他开着救护车从小河到旬阳也数不清往返了多少次,大家也忘记了是哪一天他慢慢好了,走路不再一瘸一拐,但是那个一瘸一拐的身影出现在医院门口的画面却深深的印在了小河中心卫生院职工的脑海里。
疫情发生以来,小河中心卫生院40余名职工奋战在岗位上已经整整40天,这40天里,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到了太多的感动,有因为疫情决定推迟婚期毅然奔赴工作岗位的90后女护士冯娜;有不计酬劳、不计风险、请战前往隔离点的邓港港、刘荣德、罗健;有把无人照看的孩子“关在家中”,夫妻齐上阵的王松、龚晶涛、来玉成、张甜甜;有年近古稀还依然坐诊发热门诊的郭祥珠和陈重寿……
还有太多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感人画面在小河中心卫生院轮番上演,众多质朴而平凡的他们,因为心中的那份责任,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构筑起了旬阳疫情防控的长城。
- 上一篇:铜钱关镇: 勠力同心战疫 统筹推进攻坚[ 03-05 ]
- 下一篇:麻坪镇:疫情期间理发难 上门服务暖人心[ 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