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除草、翻地整地、开沟施肥,神河镇各村农户田间农事忙。
打孔、装袋、覆膜,国桦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大棚里加工忙……
如何把疫情耽误的时光补回来?神河镇早谋划、快行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脱贫攻坚春季发展主战场上,把春耕生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做到最实、最细。
春种“脱贫苗”,秋收“致富果”
春日里,抢抓农时种下“脱贫苗”。走进神河镇台子村烟叶种植基地,整地、起垄、假植,村民们正分散作业,现场井然有序。烟草技术员李开斌不时叮嘱:“一定要按照技术培训会上讲的要领来操作。”
借力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发展基础,台子村以烟草为主导产业,探索出的“八个一”烤烟扶贫新模式,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2019年8月1日,全省烟叶生产经营全流程管理体系及烟农增收现场会参会人员来该村参观。今年3月11日,台子村千亩烤烟基地接受市县验收组的指导初验,被安康市局(公司)列为现代烟草农业整村推进科技示范园,已流转土地830亩,规划建设密集烤炉群2处20座,10联建育苗工厂1处,修建烟田机耕路20条13公里。
以台子村为样板,神河镇9个村(社区)正朝着“集体增效、财政增长、群众增收、产业振兴”的目标迈进,5700亩的种植任务正在稳步推进当中。
除了烟草产业外,神河镇抢抓春季大好时机在特色林果发展上也有新的突破。“适地适树、突出重点、稳步发展”的思路率先在金河口社区践行,春季植树造林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调运优质品种“金冠”(大黄桃)桃树苗10000株,新建桃园200亩。
“栽植很重要,后期管护也不能松懈,要确保栽一株活一株,见一株的效益。”技术人员朱勇一再强调。在桃树边缘计划种植花椒,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让群众栽上致富树,结出致富果。
忙复工保发展,稳就业安人心
香菇种植大棚错落有致,架子上的“胖娃娃”成了当地群众的手中宝。在国桦科技有限公司,大棚一角的食用菌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着备料……
3月1日,黑沟村张乾军“上班”了。他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受疫情影响今年无法再去以前的务工地,村级扶贫劳务公司根据他的就业意向和特长,为其成功对接到国桦食用菌厂务工,月薪3000元左右。镇内重点企业的有序复工为更多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依托独特的富硒资源,开发富硒特色产业—食用菌,从零星分散种植转变为园区化发展,目前建成县级食用菌农业园区,在市县的大力扶持下,正着力打造“香菇小镇”品牌。公司负责人周智国描述着产业发展前景。
谈起黑沟村今年的发展,支部书记刘正根有话说,首先提起的就是村上的香菇种植基地。“今年准备发展50万袋香菇,预计可为村集体带来6万元净收入,带动全村50户贫困户预计户均增收1500元,只要实打实的干,能实现的。”
疫情稳控,紧抓发展。今年全镇10个村组织500户农户每户建设1个标准化设施大棚,串珠成链覆盖全镇,目标就是形成具有神河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带。
在神河镇丰家岭一组,5000头畜牧养殖场项目建设正在火热推进,该养殖场占地面积10.12亩,总投资300万元,预计7月底可投放猪仔。
一边是镇内复工复产忙,一边是群众返岗复工忙。主动衔接用工单位,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最大限度达到人岗匹配,结合各类线上招聘、劳务输转政策,神河镇截至目前共输转劳动力1473名。
“3+”引领法再掀综合整治新热潮
3月5日以来,每天都有10余名工人经过“安检”,有序进入神河垃圾处理厂项目施工现场。
作为第二个镇级民生工程,如期复工建设吸引着众人目光。垃圾处理流程各区域建设已初步形成,厂房主体已完工,当前正对主厂房垃圾仓建设、防渗材料铺设、汽机房设备安装、调试、部分路段整修,预计6月底前,可投入使用。建成后还可处理南区毗邻的金寨、石门两镇的生活垃圾,将有效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与当前农村重点工作相结合,要统筹抓好。”在周干部例会上再次被明确。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支部党建、环境整治+文明乡风的“3+”工作法正在百名干群行动中得以落实。
从村内整理杂物、绿化庭院、清运垃圾、改厕等“靓化”行动着手,引导村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卫生整治和疫情防控。
4月14日,王义沟社区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分片开始行动,干群组成的志愿者小分队在河道清理杂物。“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党员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增强了,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情也高涨了。”支部书记陈彦坤说。目前,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各村(社区)已形成全民参与、全面铺开的良好局面。
环境整治与文明新风同行,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也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载体在不断被丰富。“最美家庭”“好家风”“好婆媳”“十星文明户”等创评活动,也将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让先进典型感染到更多人。
- 上一篇:双河镇:产业春季管护忙 做大做强助增收[ 04-14 ]
- 下一篇:春到铜钱关,田间地头耕种忙[ 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