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柳镇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行动自觉,创新工作举措,聚力提升基层组织力、住房安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造、就业扶贫、扶贫扶志脱贫能效,全力以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就业扶持,保障群众稳定增收
为贫困人口授之以“渔”,让他们懂技术、有活干、能赚钱,帮助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员稳定就业,一直是白柳镇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之一。
“不用花钱,还能学一门手艺,挣钱养家,这政策简直好得不得了!”要说到就业扶贫政策好不好,白桑园村四组村民朱清财和妻子刘兴腊最有发言权。
2018年朱清财通过柳兴远劳务扶贫服务公司报名参加了手足修复师培训,完成培训后被招聘到河南省郑州市郑远元专业修脚房上班,不服输的朱清财努力提高技能,很快实现了月工资5000多元。2019年春节刚过完,妻子刘兴腊便放下农活跟随丈夫去了河南郑州务工,通过培训很快上岗,并且在年底获得河南分公司“优秀员工”的称号,夫妻两人年纯收入10多万元。
年初,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滞留家中的问题,白柳镇不断地总结反思,在全镇范围内试点实施了“三单七步,双优保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出劳务扶贫服务公司作用,以“七步法”简化流程,强化“点对点”劳务输出服务,全面做到“人无闲人”,将镇内劳务经济受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打响镇内劳务扶贫服务品牌。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镇15个劳务扶贫服务公司,共收集就业信息300条,推送岗位信息1500条,发放岗位推荐书2000份,举办村级招聘会46场次,达成就业意向1000余人。
集体经济,激活带贫益贫新路子
初夏的烟田里,十里洼村七组的袁治国正忙着除草,额头上渗出点点汗珠。谈起种烟,袁治国津津乐道起来,“种烟虽然累,但是我经验足,每年的烟草质量都还不错。去年种了30余亩,今年又种了20余亩,预计年增收10余万元。另外,我还带着8户贫困户一起种烟、一起脱贫致富。”
5月初,十里洼村的集体经济合作社——致丰源合作社110亩的烟草全部完成了大田移栽。该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12月,以发展烟草产业为主导,还通过吸纳贫困劳动力从事假植、大田移栽、田管和烘烤等工作,帮助困难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40余户贫困户发展致富,每人月均增收2000元。
近日,白桑园村的东升养殖合作社一片静谧,合作社负责人张平西正轻手轻脚地给“蚕宝宝”换桑叶。“这些蚕宝宝再有几天就结茧了,现在可是关键期,一点都不敢马虎。”张平西一脸认真地说道。
今年,张平西养了8张春蚕,已创收近2万元,近日他又养了12张夏蚕,预计还能增收3万元。
白柳镇大力发展村域经济,在做足做强传统产业前提下,着力壮大集体经济。目前,白柳镇在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村村走上了持续发展壮大的新路子。
扶志+整治,换来生活新面貌
“党的政策好,我不等不靠也不要,就算没有扶持政策,我的住房也要修建,厕所也要改造……”家住白柳社区十组的田元虎一边忙着改造自家厕所一边说道。
56岁的田元虎是低保贫困户,长期一人生活。因为积极配合,主动修建房屋,改造厕所,在白柳社区2020年第一季度道德评议会上被评为先进典型。
扶贫先扶志。近年来,白柳镇结合新民风建设、道德评议、脱贫“先进户”评选等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成效明显。
自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启动以来,该镇狠抓安全住房提升和安全饮水达标工作,提升贫困户居住条件,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每日清晨,尧柏水泥厂斜对面的人行道上总有身着橙色工作服的身影,引人注目。他们清扫着路边的垃圾,收集着废弃物……他们就是白柳镇的“马路天使”。
59岁的鲁米花自2007年到白柳镇环卫所工作,10余年如一日,清早上街打扫卫生已成习惯。“现在让我闲下来,我还不同意,我要一直干下去。”鲁米花精神奕奕地说。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白柳镇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力度,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党日、禁止秸秆焚烧、保护秦岭野生动植物专项行动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革陋习、树新风,真正做到整治和保持并重、宣传和引导并举,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正值初夏时节,绿水青山林海绵延,恰似一条充满胜利希望的绿丝带在召唤白柳镇广大干群,瞄准脱贫退出目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任务,坚定自信,实干、苦干、狠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 上一篇:鱼儿跳 社员笑[ 06-10 ]
- 下一篇:城关镇把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 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