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双河镇依托山水资源,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打造绿色经济,目前3000亩稻渔丰收在望。
稻花香里说丰年,千亩良田美画卷。再有一个多月卷棚村的稻米就要成熟了,再有三个月稻田里的稻花鱼就能捕捞了,收获已经进入倒计时,党支部书记黄林权再次来到田边查看水稻长势,给鱼儿补充“口粮”,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因为“稻渔共养”的特有模式,让这里生产的大米品质更优,鱼更美味,备受市场青睐。
黄林权介绍,在没有发展稻田养鱼之前,我们水稻卖1块6一斤,自从发展稻田养鱼以后,我们水稻卖上2块3一斤,我们的谷子供不应求。我们的鱼,每亩大概就是产鱼四百来斤,鱼10元一斤,在我们当地就不够销,根本不存在说是外销,每年春节前我们当地就销售而空。
算一算,这已经是卷棚村稻渔综合种养迎来的第四个丰收年。自2018年试点以来,村民收获的不再是简单卖鱼、买稻谷的“一田双收”,变现方式越来越多。山水资源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获一份“地租”和“分红”;合作社务工打理水稻,养殖稻花鱼,收获一份“工资”;以“稻”“鱼”为载体,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收获一份“利润”。稻渔共养灵动了田园,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目前双河镇以卷棚、马家、早阳、高坪4个村和隆科农业园区为纽带,在全镇发展稻田养鱼3000亩,并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同时双河镇还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消费扶贫等活动,进一步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实现集体经济“长流水”,家庭收入“节节高”。
镇人大主席张先锋对这项绿色产业充满信心:“通过几年积累,我们掌握了种养技术,今年稻田种养形势比往年都要好,稻田种养采用了政府主导、村社主体、园区承载、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以村社+园区+订单+农户的运作方式,下一步我们将增大规模,要改善养殖一些高产值品种,提高收入。”
- 上一篇:段家河镇人大代表聚焦民生项目开展监督[ 08-17 ]
- 下一篇:双河镇:万亩林果兴产业[ 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