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合家欢聚,走亲访友,宴席之上,酒都是烘托氛围的催化剂。早些年,酿酒技艺在农村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掌握的一门技术,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今掌握酿酒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在铜钱关深处却有一处园区大规模酿起了土酒。“农村酿酒是老祖宗传承千年的文化,这技艺不能丢”。园区主人杨厚根如是说道。
在铜钱关,人们酿酒的原料很广泛,甘蔗、柿子、拐枣等都可以作为原料。其中拐枣因着取材便利,成本低,易于操作,成功率高等优势,成了酿酒的不二之选。拐枣酿酒工序看似简单,即先将其打碎,再拌以酒曲,最后发酵蒸馏而成,但每一步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即使是简单的拌砻糠灰,也有手法的讲究;火候的掌握,一旦不到位,也是出不来酒的。
杨厚根介绍说:“酿酒,离不开三样东西:熊熊燃烧的大火;置有酒料的蒸发器;置着冷水的冷却器,三者缺一不可。”装着酒料的蒸锅,被大火蒸得直往上冒热气,这些饱含酒分子的热气在遇到冷却器凉凉的管道后,凝结成无数颗水珠,水珠大量往下淌,汇集到管道出口处,便如泉水般潺潺流入到早早备好的桶里,这便是酒。
“出酒了,出酒了,快来尝尝,这可是纯酿啊!”热情的主人隔着老远就对我们喊起来,园区游玩的人们纷纷簇拥过去。最初出来的酒叫作酒头子,酒精度数高,然后就是二曲和尾子酒,味道要清淡许多。酒头子度数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吊酒的成功率,如果酿出的酒头子酒劲儿大,在当地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入口甘润,酒劲浓烈,后劲绵长,好酒!”其中一人小抿一口后,毫不掩饰地加以赞赏。
灶洞里噼里啪啦燃烧的大火,土坑里叮叮作响的酒坛子,主人溢满笑意的脸庞,无不在向我们诉说着浓浓的乡情。一桶又一桶的酒出锅了,一年又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如今这吊酒的场面也真是罕见。
- 上一篇:关口镇:健康体检进校园 呵护学生促成长[ 11-25 ]
- 下一篇:仙河镇仙河口村:众筹修路解众愁[ 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