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时节,走进旬阳市双河镇马家村水洞沟,这里依然是绿水环绕青山翠竹的景象。村民自己把山水资源打造成景区,新建成的小石桥和护栏,整洁的石板路,美景一路跟随着游人的脚步。当地群众也由衷感慨:“短短几个月,水洞沟就能有这样的变化,真的让人不敢相信。”
原来,水洞沟山水景色独特,一年四季都有慕名探访的游客,但由于缺乏专业开发管理,村里不仅没有吃上生态旅游经济红利,反倒被不文明出游行为撕开了生态环境创口。“面子”和“票子”如何兼得,要进一步开发,还是退一步保护?不论选哪条路,都能听见反对的声音。
今年8月,一场村民大会给出了答案。村两委召集村里的乡贤、村民代表等围坐一团,畅谈水洞沟发展构想。经研究,在村民大会上决定:自力更生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
决定一出,立即得到村民的一致赞同。可就在各项工程启动伊始,村民间却传出了一股谣言:“村里工程迟迟不见动静是要等外包公司进来,钱都让别人挣了。”消息传到马家村村委会,一场明确村内用工规则的村民大会随即召开,会后由乡贤陈守林带领本村村民以工代赈,按照报名排序轮流安排做工的方案张榜公示,谣言不攻自破。
村里的事,大家说了算,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村民自治让村民在参与村级事务中有“底气”,而法治“定分止争”让村民拥有更多安全感。
“感谢大家,为我讨回了辛苦钱。”今年7月,双河镇农民老李请老杨做漆活,完工后因为工艺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最终经过镇司法所、综治办、法庭联合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化解后,老杨对政法干警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10月,在双河镇莲花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一个由一张小桌、几张板凳组成的巡回审理“板凳法庭”开庭了。承办案件的法官、法庭工作人员、原告及其代理律师,以及行动不便的被告围坐在一起,就婚姻无效实事部分进行举证质证,最终依法判决宣告婚姻无效,原、被告双方均表示服判息诉,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随着“三力联调”机制的深入,更多法治力量在双河镇村组院落里涌现,一批矛盾纠纷得以顺利化解、有效办结,村民遇事找“法”成为一种习惯。今年双河镇已开展巡回审判3次,出法庭,进农院,将庭审开在当事人家里的板凳上,在切实解决当事人不便的同时,有效保证审判规范高效。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双河镇深入实践“321”基层治理模式,组织户防长552人、党员304人、人大代表54人,通过法律“跑腿”,将普法宣传、“板凳法庭”巡回审判等法律服务延伸到农民家门口,法治警示教育和宣传效果得到了“双提升”。
法治服务推进村民自治的同时,以道德涵养乡村治理的肌理,让文明乡风吹进群众的心坎里。
“很高兴参加这次集体升学礼,这样的活动既是一种激励,也代表着一份期待,希望4年后的我们能够不辜负这份期待,回报家乡,感恩社会。”今年8月,在双河镇“践行新民风,拒绝升学宴”集体升学礼上,学生代表明豪的发言,道出镇里83名即将迈入大学校门“准大学生”的心声。
以集体升学礼代替升学宴的习惯在双河镇延续至今已有3年之久。过去,村民间攀比风气重,“人情债”一直是令人困扰的沉重负担,如何做到说禁就禁?近年来,双河镇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全面开展婚丧等礼俗改革,不断为村民思想解绑,管理约束与服务引导双管齐下,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给“人情风”套上了“紧箍咒”。政府主导的同时,各村纷纷把婚丧等礼俗整治形成的好风气写进村规民约,几年下来,不少陋习都渐渐得到修正,各村风气焕然一新。
文明乡风的形成,需要制度的约束,更需要榜样的引领。“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为村里发展添砖加瓦。”今年6月,姚合元以182分的积分成绩当选为金盆村202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党员积分上榜是金盆村推进文明乡风培育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村上在强化党员百分制积分考核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覆盖全村的文明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给每户家庭考核打分,量化村民参与平安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村级发展和事务管理成果,作为“优秀共产党员”“新乡贤”“优秀义务护河志愿者”“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的依据,在教化与引导、激励与约束、自律与他律中,破陋习、树新风,逐渐形成党员带动点亮先锋示范“一盏灯”,党群互动汇聚全村协作“一团火”的生动局面,群众投身村级事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持续攀升,全村学身边好人、做荣誉村民、当道德模范的氛围日益浓厚。
- 上一篇:棕溪镇:落实河长制 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12-03 ]
- 下一篇:赵湾镇:“消费有情”“爱心随行”[ 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