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城关镇双垭村:烟草“产业链”串起“致富链”

作者:柴宇濛 发布时间:2022-03-02 08:27 来源:旬阳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育苗、覆膜、搅拌机器隆隆作响、烟草种植高产高出、规模化种植成为趋势……在城关镇双垭村,村民们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家门口”建起的烟草“产业链”为他们串起了“致富链”。

一村一策,项目选择“准”

“每个村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短板都不同,要在严密分析、全面考察、充分研判的基础上精准选择项目、科学制定计划。”“只有定位精准,产业发展才有生命力和延续性。”提起村集体经济发展,双垭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有说不完的思路。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关镇30个村社着力发展产业,在项目选择、路径拓展、品牌创新上下功夫、用心思,立足村情,围绕村况,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双垭村地处高山地带,平均海拔800米,是烟草种植适宜区,村上决定大力发展以烟草为支柱产业的特色农业产业,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村“四支队伍”按照划片包干的方式夯实各自“责任田”,通过召开院落动员会、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等方式,动员广大村民发展烟草这个传统优势产业。

各有所长,技能本领“强”

“我之前只种过蔬菜,别的我没种过,这烟草能挣钱,我能种吗?”“我去年第一次种烟草,成活率有点低,浪费了不少钱,今年这又到种植期了,咋样才能多成活啊?”确定了发展烟草产业,很多村民却因没有种植经验而犹豫,部分烟农却因技术不成熟而歉收。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技术空白”和“技能短缺”成为了新的难题。

城关镇拓展思路,决定挖掘本土人才,邀请烟站技术人员现场示范解说种植技术,让村里的种植大户与村民实行“结对帮扶”,充分发挥田秀才和土专家的示范带动和传帮带作用,为其他村民传授经验、教授技术。

本土人才解决了村民们的技术难题,可发展思路和创新思维才是发展产业的关键和重点。镇上结合实际,派驻5名工作队员到村入户,开展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村党支部根据反馈及时优化发展思路,切实解决村民们眼界不宽、思路不新、办法不多等问题。

“实”字为本,才尽其用“亮”

确定了发展模式,选择了发展项目,学会了技术本领,如今的双垭村村民人人有本领,共奔致富路。可各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继续拓展思路,创新做法,在留住乡土人才、切实带动本土村民致富增收上下起了功夫。

“以前村里春节一过,村民都外出务工,辛辛苦苦一年才回来一次,收入也仅够维持日常生活,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烟草种植,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在育苗、移栽、烤烟等制作过程中帮忙,每个月至少可以领到3000元哩!”双垭村支部书记张有刚兴奋地说道。以“家门口”创业带动“家门口”就业,让乡土人才真正破“土”成“才”,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腾飞的“领头雁”。以人才兴产业,以产业引人才。双垭村党支部铸就良好产业发展格局,吸引政治素质高、发展本领强、服务意识浓、人品素质好的在外乡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如今走进城关镇双垭村,既有厂房里机器的轰鸣,也有漫山遍野正在翻新的烟地,既有干事创业的青年才俊,也有经验丰富的本土老农……一系列乡村振兴策略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让双垭村的农业发展成绩单尤为丰满,一张张喜不自禁的笑脸绽放如花,烟草“产业链”为村民奏响了一首“致富曲”。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