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赵湾镇:“三三制”撬动村集体经济大发展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2-06-15 08:59 来源:旬阳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近年来,赵湾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引擎,抢抓机遇、用活政策,主要通过整合“三大要素”、采取“三种模式”、建立“三项机制”的“三三制”推动村集体经济大发展。2021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存量资金达310余万元,各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万元以上,其中白杨坪、金元、华山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

整合“三大要素”,搭建发展平台,集体经济发展有项目。始终坚持“提升以万亩烟草为主的龙头产业,做实以百亩大棚为主的果蔬设施农业,做实以千亩拐枣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壮大以万头生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业”的发展思路,统筹产业布局,全面整合资产、资源和资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最大化。整合农村资产。紧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分散的村集体土地、房产等资源进行整合,为产业发展提供“用武之地”;整合闲散撂荒土地,建设千亩烤烟示范基地、百亩产业示范园、高标准农田以及家庭农场,实现资产资源重组和高效利用。整合人力资源。围绕烟草、土豆、辣椒、畜牧等种植养殖产业,动员龙头企业、党员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力量,支持、参与和创办服务型合作社,截至目前,全镇创办专业合作社27个。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包联单位的资源优势,探索“驻村工作队+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包联单位+特色产品”的销售模式,做大做强烤烟、土豆、生猪等产业。整合各村闲散劳动力,组成14个劳务队,为产业发展提供劳务支持。整合财政资金。盘活各类闲置资金,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互助资金及镇级地租补贴等扶持政策效用,为各村集体经济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近三年,支持各村建设烤炉129个,修建产业路21条69公里。今年,计划新建烤炉15座、改建55座,稳定发展烟农246户,种植烤烟1万亩,预计产值2600万元。

采取“三种模式”,拓宽增收方式,集体经济增收有渠道。采取“自营”模式。充分利用结对帮扶的契机,发挥包联单位定向采购帮扶优势,以特色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植五彩土豆、贝贝瓜等为抓手,从产业规划、产品开发和产品销售等服务产业链,提升价值链。2021年,华山、白杨坪两村发展土豆500亩、黑皮南瓜600亩,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净收益30余万元。投资120万元建设金元村200kw光伏电站,每年发电效益约10万元。建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与市职中联合举办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班,提升群众发展技能,带动增收19.5万元。采取“奖补”模式。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烤烟实现的烟叶税,按照市镇分成比例留镇部分的6%返还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作为集体收益,2021年为村集体返还烟税15万元。同时对集体合作社流转开垦土地100亩以上,且产量产值达到考核标准的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流转费,作为集体收益。采取“出租”模式。充分发挥资源联享作用,由村党支部统一将闲散土地按照不低于10年承包期方式进行流转,再通过村集体经济流转给外来发展的产业大户,为吸引外来人员发展产业,村集体还配套建设烤炉等附属设施,通过租赁设施增加收益。2022年全镇共流转土地2890亩,预计收益14.45万元。

建立“三项机制”,完善发展制度,集体经济增收有保障。确立“保值增值”机制。坚持把集体资产所得和收益,用于再建设、再开发,想方设法确保集体资产不因投入而减少,实现集体资产的安全保值、快速增值。建立“带贫益贫”机制。通过流转土地,发展村集体产业,带动大批闲置群众到基地务工,大大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初步统计,全镇一年可吸收约100余名劳动力到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约5000余元。完善资产监管机制。按照“先入账后支出”的原则,明确由镇农业站对各村集体资金进行统一监督管理,避免财务坐支、乱支现象发生;同时结合阳光村务建设,对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情况按时公开,推进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保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