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阳市棕溪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突出抓强做大烟草产业,走出了一条兴烟强村民富的振兴之路。
盛夏时节,走进全国文明村——王院村,到处都是一幅烟旺农忙的景象。
王院村是棕溪镇底蕴深厚的烟草大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曾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任职村干部二十多年来,他带领村民苦干实干,修田造地,兴烟致富。一部烟村、烟农、烟业的发展史成就着王院村,又续写着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新蓝图。
“过去呀,我们村一穷二白,全村山高地薄,产业匮乏、生活贫困,为了过上好日子,几经探索后就紧咬烟草产业不放松。我是伴着务农栽烟成长的一代村民,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还是年年种烟烤烟。”在王院村的振兴学堂里,陈分新与前来学习的代表交流着。
据陈分新介绍,目前王院村成立了3大烟草合作社,建成了4座五连建烤炉,改修新型烘烤烟房70余间,打造优质烟田千余亩。今年,全村种植烤烟达800余亩,保守产值300多万元,户均增收达十余万元。
一枝独放不是景,百花齐开才是春。走进棕溪镇另一个烟草大村吕槽村。七月的收获铺满了绿油油的烟田。
在吕槽村六组,一坡依山而上的烟田错落有致,在两山夹一沟的山沟山坡山梁上,到处都是一片片烟田。虽骄阳当头,但勤劳的烟农们正忙着给烟苗除草、防虫、疏叶……
“张书记,这大中午的您也不休息呀?”村党支部书记张多平戴着草帽正在埋头给烟株打顶抹叉。“天气太热了,歇一会吧。” “老李、老王你们也都下来歇一会吧。” 入村来访的烟草技术员再次招呼道。树荫下,一群烟农、镇村干部、技术员围坐一起。
“我们吕槽村是后山村,产业发展就是要坚持不懈抓烟草,一是全村海拔高、空气好、气温低,适宜种植。二是在技术上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总结,已有了丰富的经验,所以烟草还是全村首选的好路子,要精耕细作、精益求精,不断做强做优,提质增效。”张多平畅谈起来。
“近期烟田管理,要特别注意防虫防病症,我抢抓半个月前的雨水墒情及时追了烟肥,再过几天这块烟就能开烤了,烟叶采收也要及时,不青不老这样就能烤出好烟叶……”吕槽村村民谭从会是资深的老烟农,过去靠着兴烟供出两个大学生,现在又靠着兴烟盖起了楼房,说起栽烟很有心得。
一村一户做实基础、栽成气候、形成规模、打响品牌,不断提高技术,科学兴种是吕槽村烟草成功的秘诀。多年来,吕槽村通过支部引领带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每年种植烟草达1000多亩,是全镇名副其实的“烟王大村”。2022年棕溪镇烟草育苗现场会在吕槽村召开 ,吕槽村的“烟草经”让全镇烟农们种烟的热情更加高涨。
整理烤炉、拉运烤烟燃料、腾挪烟库厂房,在棕溪镇最具规模的归雁烟草农业基地宇振烟草合作社,又是另一番火热朝天的忙碌景象。
该合作社是“归雁”企业家莫振宇兴建的。提起回乡兴烟,他感触颇深。“小时候我们家生活很贫困,父母就是靠着种几亩烟供应一家人的开销和上学的费用,乡亲们各家也都是辛苦种烟维持生计。现在生产条件发达了,用新的模式兴烟草,希望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好。”
2019年,在镇村的帮扶下,莫振宇先后投资200余万元,购置挖掘机、起垄机、农用车等农业机械,投建1座五连建烤炉,建成1000余平方米烟草生产厂房,开荒整修400余亩农田,修建1.5公里烟草产业路。按照农企融合的经营理念。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务工、入股分红,把附近的乡亲都镶嵌在合作社的发展链条上。2019年产值20万元,到2021年增收50余万元,规模效益逐年递增。
人勤烟业兴,夏盛烟景浓。置身于秦巴大山深处的棕溪镇,通过传承烟草创业精神、厚植烟草文化、深耕技术经验、引育“归雁”新人、扶强骨干烟农,让烟草产业深深根植于这片土地,开创出一条靠山兴烟、人烟交融的振兴之路。
- 上一篇:甘溪镇:关爱环卫工 爱心送温暖[ 07-05 ]
- 下一篇:吕河镇:献爱心,回报桑梓情[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