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白柳镇坚持党建引领,以“两强一好”村级党组织示范体系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建强人才队伍这一目标,聚焦“学、引、育、考、责”,点亮人才建设“五盏灯”,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保障,筑牢坚实的堡垒。
强化“学”字,点亮“长明灯”。注重抓实抓牢干部理论学习,不断创新形式蓄积奋进力量。会议专题学,通过党委(扩大)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对中央、省、市相关会议、文件精神进行专题学习;结合实际学,结合支部书记“擂台大比武”“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拼“知识竞赛”和“青年说”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对省市党代会精神、基层党建知识、乡村振兴应知应会知识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媒体,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智慧党建、远程教育平台等网络媒介,切实构建起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人才队伍教育培训格局,不断提高基层队伍建设质量。
用好“引”字,点亮“航标灯”。选优“头雁人才”,夯实基层基础。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成功实现了“五个一批”选人用人目标,同时大力开展“带头人”能力提升计划,举办村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班4期;招引“返乡人才”,注入振兴活力。白柳镇建立了在外政商界交流群,并坚持每年春节前后组织召开全镇返乡人员座谈会,向在外人员汇报一年来的工作成效,推介白柳产业项目。近年来,白柳镇共吸纳招引在外返乡创业人才20余人,从事的行业有规模化种植养殖、民俗旅游等;选拔“优秀人才”,引进新鲜血液。积极开展人才招考工作。根据省市统一安排,近3年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共计7名,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28岁以下,使白柳镇干部队伍数量得到进一步充实、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
注重“育”字,点亮“聚光灯”。加强“后备人才”储备。加强产业发展人才、“领头雁”及镇村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党支部作用,将农村致富带头人和返乡人才培养成党员,进而吸纳为社区干部。上好新入职人员“第一课”。通过入职座谈、新老结对、轮岗锻炼等方式,把好入职人员思想关、素质关、能力关,并召集全镇年轻干部开展谈心谈话,鼓励年轻干部对工作生活要热情、好学,并对待人接物、办文办会礼仪作了培训。注重“乡土人才”,增强内生动力。近年来,白柳镇立足实际,大力挖掘本土各行各业的能人志士,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以及职业农民号召力和凝聚力较强的优势,带动群众发展各类产业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白柳镇共培育林果、畜牧养殖、蔬菜生产、职业农民等本地“乡土人才”40余名,遍布每个村庄院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乡土动能”。
落实“考”字,点亮“红绿灯”。白柳镇探索推行“三选六评”干部管理模式,促进干部主动担当、奋发有为。清单式管理。建立“三单三色”工作责任体系,月初开列“两张”清单12张、月中建立督查督办清单8张、月末建立考评清单,对完成情况进行“红色预警”“黄色提醒”“绿色表扬”,并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完善年终考核。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考核采取“双述双评”方式,并由参会人员开展民主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结果;强化结果运用。“三选六评”结果与绩效考评奖励挂钩。目前,白柳镇评出月先进48人、季标兵16人,通报批评单位6个、干部5人,诫勉谈话1人,着力提高干部担当意识,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为奋力追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责”字,点亮“警示灯”。 建章立制,严格工作纪律。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等各项制度,狠抓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一心一意谋发展,真抓实干促发展,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时间花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静下心来服务群众,放下心来干事创业。加强监督管理,转变工作作风。镇纪委本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和严管就是厚爱的责任心,充分发挥监督检查“指挥棒”作用,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重点谈,指出存在问题,精准整改措施,当面批评告诫,责令限期整改。加强警示教育,树牢服务意识。利用警示教育大会、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纪录片、党纪党规知识测试,深化以案示警、以案明纪。目前,白柳镇集中开展谈心谈话2次,个别谈心谈话4次,观看警示教育片3场,覆盖全镇党员干部。
- 上一篇:关口镇:多措并举保供水战高温[ 08-24 ]
- 下一篇:铜钱关镇:法治宣传接地气 多措并举润民心[ 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