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石门镇:五字诀开展“导师帮带” 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

作者:邹一铭 发布时间:2022-08-26 09:42 来源:旬阳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通过讲经验、讲思路、讲方法,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对照个人及本村发展的不足,可以扩宽思路,借鉴经验,增强本领,为乡村振兴赋能。”近日,在石门镇举行的“导师帮带制”结对仪式上,该镇白庙村党支部书记秦德科说。

近年来,石门镇持续聚焦能力素质“五强一提升”,充分探索利用“帮、讲、评、培、考”的五字诀工作法,全面开展实施“导师帮带制”,强化“头雁队伍”素质,建强基层党组织队伍,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精准选配,选优建强“导师库”

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是“导师帮带制”成败的关键。石门镇按照“高标准定‘导师’,盯弱项选‘徒弟’”的思路,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的方式,破除年龄、行业、职务、身份等限制,将能力过硬的镇领导干部和经验丰富的村党支部书记列入导师团队,又将“老乡镇”“老村干”“田秀才”选入“导师库”。根据导师的优势特长,与新任职的镇班子成员、新招录镇干部、换届新上任业务不熟的村干部进行结对,围绕抓党建工作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带动发展能力等方面找准症结,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台账,一人一策细化帮带措施,开展精准帮带。

以干提能,科学设置“帮带课”

导师帮带,关键是因地制宜找对帮带方法、找准发展路子。石门镇按照“领域相近、帮带便捷、以强带弱、双向自愿、组织统筹”的原则,灵活采取“一对一”定向帮带、“一对多”多点培养、“多对一”重点培养或“多对多、小团队”差异化培养等方式,结成多种帮带对子。聚焦帮带对象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群众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开设产业思路“激活课”、矛盾化解“电子课”、基层工作“经验课”。

“在课程讲完后,由镇党委班子成员对讲课内容进行现场点评,点准穴位、直面问题,紧盯短板弱项提出意见建议,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石门镇组织委员说。石门镇领导班子结合分管工作和帮带情况,提前“备课”、现场“听课”、客观“评课”,对各导师讲课内容点评分析,倒逼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做到党建业务与重点工作互融共促,督促整改,以评促改。

完善机制,奋力开创新局面

“我们还通过一培一考,强化业务培训系统性,并结合帮带导师、帮带对象的工作进度和现实表现,建立评议制度和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倒逼各项工作落实见效,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石门镇镇党委书记如是说,“‘导师帮带制’这一做法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带足了干部队伍精气神、带快了产业发展加速度、带出了乡村振兴新局面。”

导师帮带,不是简单“撑个场子”,而是要“干出样子”。该镇就导师资格、选聘、职责、行为规范、考核等作出明确规定,督促导师学在前、当表率;建立考核反馈制度和“一对一档”成长档案,每月结合帮带对象工作进度和现实表现点评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定期开展帮带双方“背靠背”评议,每年评定等次,动态调整充实导师队伍。

“导师帮带制”带出的不仅是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更是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思想情怀,下一步,石门镇将持续发挥好导师帮带制“指挥棒”作用,打造乡村振兴人才的“蓄水池”,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