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聚焦石泉>正文详情

王芝堂:勤劳双手撑起脱贫路上“半边天”

时间:2019-02-27 11:22作者:王亚莉源自:池河镇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在石泉县池河镇柏安村四组村民王芝堂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面临家庭困难和人生磨难的时候,她选择了乐观、坚强,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一个家,在“巾帼脱贫”行动中被称为典范,在脱贫致富活动中被评为自强标兵,带领全家在脱贫道路上奋勇当先、力争脱贫。

王芝堂原拥有一个幸福和美的家庭,丈夫钟泽辉从八十年代起就做着牛生意,两人育有一对儿女,日子虽不富裕但也还过得去。这样平凡的日子过了十多年,然而命运总爱和人开玩笑,2012年,正当一家人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丈夫钟泽辉却患上了肝硬化,给了全家人当头一棒,那段时间,家中四人的生活都笼罩在悲伤之中。

无论如何,生活总要继续,“看着家中两个懂事的孩子,我不管怎样也要坚强起来,撑起这个家,为孩子做好后盾和榜样。”在人生最困难的时期,王芝堂总是这样安慰和勉励自己。

随着病情发展,丈夫钟泽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医生警告他们,再也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只能在家休养,而且必须尽快手术,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紧接着,王芝堂陪伴丈夫在西安进行了手术治疗,前前后后花了一大笔钱,合疗报销后,还落下一笔外债。

2014年,王芝堂一家因病致贫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从此开始了脱贫攻坚战役。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规划下,结合王芝堂家庭的实际情况,继续坚持走养牛产业的路子。之前都是养几头最多十来头,2018年,养殖规模扩增到二十余头。

照顾家庭和养牛喂牛的重担全部落在了王芝堂一个人的肩上,丈夫也只能在买卖牛的时候,凭借多年的贩牛经验给予一些帮助,养牛过程中的粗活累活全靠王芝堂一个人完成。好在儿女们都非常懂事,为了给父亲治病,都在外努力打工,尽力减轻母亲的负担。

20余头牛每天的吃食都需要上千斤草料,为了保证所有牛的口粮,王芝堂必须在秋收前后,去各个村里收集各种农作物秸秆,存起来发酵,以便冬天青草短缺时给牛食用。每到庄稼成熟时节,便是王芝堂最忙碌的时候,村里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王芝堂背着秸秆来回穿梭的身影。没有秸秆可收的时候,王芝堂就上山割草,一筐又一筐背回家,经常忙得连饭都没时间吃。

“老天虽然没有给我一个健康的体魄,但却赐给了我一个勤劳肯干、不怕吃苦的好媳妇,我生病这么多年,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忙活,真是辛苦了!”说起妻子,钟泽辉时刻饱含感激之情。

在王芝堂的不懈努力下,2018年初购进的20头肉牛犊,到了年底已全部出栏售出,为家里带来近3万元的收入,再加上儿子在外务工收入,家中经济不再那么紧张,丈夫钟泽辉的病情也控制得比较好,一家人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

“只要勤快点,生活总会越过越好,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发展产业有奖补,还享受了移民安置房政策,生活住房条件都改善了。以后还会把养牛产业继续发展下去,争取早日做到不等不靠奔小康。”对于未来的生活,王芝堂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