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峰河坝这么干净,看到心里畅快得很。”“我们饶峰人玩的地方有驿站,住的有楼房,比城里也差不到啥,人家还都跑到我们这来玩勒。”“你还不晓得啊!朱鹮都跑到我们这来安家了,简直就是个金不调银不换的地方”……街头巷尾的拉家常,道出了饶峰镇生态环境的改变。
近年来,饶峰镇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三边”“三口”治理为核心,通过对环境“老大难”区域常态化的整治,难啃的“硬骨头”逐渐被消化。
涓滴细流,可汇江海,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全民参与。饶峰镇汇聚力量,逐渐建立了“联通镇村,多方参与、覆盖全面”的生态环保网络。3月15日一早,集镇社区志愿服务队又开始日常环境卫生巡查。发现地上有垃圾,立即处理;看到乱扔乱堆,上前劝阻,群众对服务队的工作早已习以为常。而在三年前,志愿者服务队刚上街时,有人不但不配合工作,还冷嘲热讽。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队员总会耐心劝导,“集镇就是我们饶峰镇的脸面,外面人一看还不是说我们这不行”。靠着天天做“鸡毛蒜皮”的小事,群众理解了服务队的工作,转变观念。市场废菜叶子不见了,摆摊占道的少了,集镇干净了。
不光是社区,每个村都有一支这样的队伍,队伍里有党员群众、沟河段长、护河员、护林员。宣传环保政策、捡垃圾,制止别人烧秸秆、制止乱砍滥伐,协助整治隐患,处处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成了饶峰境内13个重点区域、120公里道路、100公里河道的保洁员,22万亩森林的护林员。靠着凝聚合力,饶峰镇逐步扭转了环境保护“政府加油干,群众一边看”的窘境,营造了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良好局面。
环保配套不足,缺少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硬件跟不上,长期制约饶峰镇综合环境提升。为补足短板,饶峰镇争取资金,为集镇和各村内安置点配齐垃圾桶,建立保洁员、垃圾清运队伍,争取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场立项建设。
靠着攻重点、抓日常、补薄弱,饶峰镇的综合环境显著转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抓生态环保为百姓守住了“绿水青山”,引来了更多外地游客,为百姓带来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