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峰镇:贫困户变身技术骨干,老板车接车送不缺活干

时间:2019-03-29 14:46作者:周洁源自:饶峰镇

“新华村的村民都与我签订了长期的用工合同,由于他们做事踏实,技术过硬,无论是村里村外的活儿我都带着他们一起干,而且是车接车送,保证收入。”石泉县饶峰镇新华村创业能人唐尚平说。

唐尚平是安康市宁陕县人。2018年11月,他在石泉县饶峰镇新华村流转土地100亩,开始筹备瓜蒌子种植。目前,已经完成100亩瓜蒌子的打桩、搭架工作。

在唐尚平产业园打工的都是本地的村民和在册贫困户。随着土地的流转和唐尚平产业园的兴起,这些村民变身产业工人,在自家门实现了土生金。

今年49岁的刘传忠是新华村的一名贫困户,因为为人忠厚老实且技术好、干活快、不偷懒,现在已成了唐尚平的“御用”劳务。无论老板走到哪里,都带着他。在产业园,刘传忠不仅每天都按时上下班,而且他的身影始终是最忙碌的,遇活儿带头干、抢着干,遇人有不懂的,他就亲自手把手地教,起垄、覆膜、打桩、种植......久而久之,村民们都叫他热心人,工友称他为“土专家”。

“由于老板为人和善,不嫌弃我们,车接车送,按时发工资,所以我们干活儿时特别卖命,从不讲条件。”刘传忠说。

据了解,与刘传忠一起打工的还有5户贫困户。按照合同约定,老板给他们支付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100元,当日结算。如果不耽误,一个月最低也有两三千块钱收入,干好了还有奖励。“现在,我们也是名副其实的‘合同制干部’了,所以脱贫致富对我们来说已不再遥远,也终于有了盼头了。”一位贫困户开心地说道。

新华村陆龙菊,今年45岁,于2018年脱贫。如今,为了拼出“高质量”生活,她又学习了葛根种植技术,一边种植葛根,一边干着“兼职”,一份土地实现了两份收入,在当地成了响当当的“能干婆”(方言:特别能干事的人)。

“新华村土地肥沃,人少地广,气候适宜,是发展农林产业的好地方。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特殊政策要求。比如:用工必须优先使用本地村民和贫困户,农民工工资每日不低于100元,且实行当日结算。”新华村村支书彭俊介绍说。

为了确保本地优惠政策的落实,石泉县饶峰镇新华村两委会干部每天都会四处转转,与产业工人进行一对一交流。同时,及时化解发展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和矛盾,营造良好、和谐的发展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