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GK-2021-0000 | 发布日期: | 2021-08-29 11:04 |
来源 | 发改局 | ||
内容概述 | 《石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
解读人: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靳凡
《石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石泉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通过,并于2021年5月28日正式印发实施。
一、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石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省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总体部署,编制和实施好全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景目标展望到2035年,主要阐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安排,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政府履行调节经济、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的重要依据。
二、编制过程
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县政府于2019年10月印发《石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专人专项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县发改局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聘请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西安分院专业团队参与我县《规划纲要》编制,于2020年4月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7月形成规划纲要(初稿),9月形成了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并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依据审定意见,结合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在充分征求四大班子领导,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两代一委”、企业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后,经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规划纲要》。
三、编制框架
《规划纲要》共包含十章四十一节内容,设置专栏十个、图件七张。
第一章包含全县“十三五”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经验、“十四五”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总结成绩、剖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县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
第二章至第九章重点围绕全县“十四五”期间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治理、改革开放8大领域提出发展导向、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行动计划等。
第十章围绕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重点从组织领导、规划实施、监督考评等方面提出举措建议。
四、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扩大开放为突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谱写石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为2035年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五、总体思路
按照“35553”(建设全国“两山”示范县、全国文化旅游名县、西北生态经济强县“三县”定位,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形象好、社会安“五大”目标,提升绿色化、集约化、协同化、融合化、数字化“五化”水平,突出好项目、好产业、好平台、好环境、好生活“五好”重点,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党建推动“三动”保障)的总体思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引领石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遵循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保持政治定力,发挥党委(党组)领导作用,全面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持之以恒关注民生、扎实有力保障民生、坚持不懈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聚焦产业发展促创新,聚焦城乡发展促协调,聚焦生态保护促绿色,聚焦区域合作促开放,聚焦民生保障促共享,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把开放作为制胜未来的必由之路,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开放提升发展竞争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汉江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主动承接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辐射带动,实现石泉开放发展新突破。
——坚持系统发展理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系统把握当前与长远、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速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真抓实干。以实干促发展,以实效为目的,以实绩论英雄,坚持民意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把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薄弱点、风险点,精准高效推动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七、主要目标
——经济强。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县,主导产业鲜明、支撑力强,GDP总量在“十三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综合监测排名保持在全省前20位以前。
——百姓富。脱贫成果得以有效巩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创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十三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增速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生活富裕无忧。
——环境美。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保护好秦岭、巴山和汉江水源地,始终保持天蓝、水清、山绿、地净,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更加宜业宜居。
——形象好。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进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鎏金铜蚕·丝路之源”“鬼谷子故里·智慧之乡”“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三大文化和旅游名片声名远播,石泉对外开放的形象更加美好。
——社会安。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平安石泉建设为统揽,持续深化法治石泉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石泉始终和谐安定。
展望2035年,石泉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性目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富硒食品、桑蚕丝绸等特色优势产业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并持续发展。全域旅游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实现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城关镇、池河镇、后柳镇全面融入城区发展,城市承载力和包容性大幅提升,幸福宜居城市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农业实现循环发展,工业实现绿色发展,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前列。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更高水平平安石泉、法治石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八、主要任务
——着力提升“五化”水平。绿色化,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色发展成为石泉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选择。集约化,按照节约集约、高质高效要求,统筹做好国土空间规划,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等稀缺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协同化,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培育提升优势产业,加强区域协作联动,形成互惠互利、携手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融合化,不断深化战略融合、城乡融合、区域融合、业态融合、信息融合,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数字化,培育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应用等,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强化数字赋能,提升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效率。
——全力主攻“五好”重点。好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带动高质量发展,紧盯国家和省级投资导向,重点围绕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提质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绿色循环发展等领域,积极谋划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以项目投资拉动经济持续发展。好产业,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路径,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产业、蚕桑产业、富硒产业、数字产业、康养产业五大产业体系,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好平台,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完善基础服务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长效产业创新机制,使经开区成为产业聚集、人才聚集的好平台。好环境,进一步完善城乡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生态保障体系,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打造“石泉十美”营商环境,让宜居宜业、开放包容的好环境成为县域发展的软实力。好生活,坚持民生至上,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使石泉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均等化、优质化、便利化、现代化的高品质生活,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九、重点工作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一核四板块多点”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一核”即将县城打造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旅游核心。“四板块”即南部板块以山水旅游为发展主题,打造汉江生态旅游廊道;北部板块以森林康养为发展主题,打造鬼谷岭景区、康养小镇;西部板块以休闲农业、医药康养为发展主题,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东部板块以文化旅游为发展主题,打造金蚕小镇,形成优势互补、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多点”即着力打造两河镇、云雾山镇、池河镇、后柳镇四个特色镇,以点带面,引领四大板块发展)。
——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康养旅游业,将全域旅游作为石泉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六大休闲度假区,打造六大旅游产品,培育六大消费热点,扩大“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品牌效应,形成“一心、三区、多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成为秦巴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绿色工业,打造“一区、两园、五组团”载体格局,构建“富硒产业、桑蚕丝绸”两大主导产业,培育“新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三大产业,形成“2+3”绿色工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桑、畜、菜”三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做优魔芋、核桃、中药材、茶叶、优质水产五大辅助性产业,建设安康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商贸服务,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升级,促进现代物流加快发展,不断丰富拓展服务业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创建全国“两山”示范县为抓手,切实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夯实支撑保障能力。构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提升改善水利设施,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能源设施建设,建成智能电网、“气化石泉”。建设“双千兆宽带石泉”,积极推进城市物联网建设。
——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促进创业就业持续增收,打造“双创”升级版,实施“三个三”工程,建设“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着力推进教体事业现代化,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及体育人才后备基地。进一步优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着力建设健康石泉。繁荣发展公共文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健康养老。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石泉。大力提升县域治理效能,完善提升长效治理机制。持续推进“三治一体”建设,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石泉。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建设智慧石泉,构建“一张网、一中心、一平台、N模块”智慧城市平台。
——释放社会发展活力。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改革创新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施开放带动,强化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合作空间,最大限度聚集市场要素,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切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十、保障措施
——强化创新驱动。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支撑,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动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开放带动。推进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合作空间,最大限度聚集市场要素,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强化党建推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提升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以全面从严治党保障石泉高质量发展。
政策原文:http://www.shiquan.gov.cn/Content-228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