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的李花竞相绽放,一望无际的桑海生机盎然……走进池河镇,处处都是不一样的景象,各村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亮点,百花齐放、各具其美的特色产业奏响了当地产业兴旺的“交响曲”。
蚕桑产业高歌猛进
“咱们明星村的蚕桑产业远近闻名,近些年来立足蚕桑产业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更是给我们打开了致富新门路。”明星村村民陈泽华说道。
作为西北蚕桑第一大镇,蚕桑产业自古以来都是池河镇的主导产业,位于池河镇的明星村,经过几年的探索,也走出了一条蚕桑富民的增收之路。创新性地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蚕桑党支部,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在支部带领下,建成高效密植桑园7000余亩,培育小蚕共育点2处,种植果桑500亩,烘干加工桑葚1.5万斤,每年养蚕3500余张,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为进一步延伸蚕桑产业链,明星村成立沧海桑田旅游公司,依托现有蚕桑产业园,打造“沧海桑田•乡村明星”农旅融合示范村,并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于2022年被列为石泉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名单。
特色种植紧跟节奏
挖坑、运苗、填土……在池河镇新棉村,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栽种香脆李树苗,一排排整齐有致的小树苗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耕生产图。
2018年,新棉村“两委”班子先行先试,流转土地发展香脆李产业,去年喜获丰收,为新棉村的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村“两委”一鼓作气流转土地290亩,带着村里的父老乡亲一起干,培育壮大本村的特色主导产业。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各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发展思路,通过“支部牵头、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合理规划特色产业。顺风的香脆李种植、双营村的蔬菜种植、合一村的山林经济综合种植……各类特色种植产业遍地开花。
种养结合共谱新章
池河镇北依秦岭、南枕巴山,西依马岭关,东临池河水,属汉水谷地浅山丘陵地貌。原少山多,山林资源丰富。柏安村大力发展高山种植产业的同时,同步发展高山养殖产业。
柏安村村民陈林返乡创业,成立宝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柏安村松树湾的高山上建成占地1500平米的猪场,带动村里的乡亲们发展黑猪产业,几年下来,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柏安黑猪”的品牌也被更多人知晓。
柏安村依托宝誉黑猪养殖场,合理利用现有山地资源,共同发展种植产业和养殖产业,以种养结合、相互促进的方式,搞活了高山地区的产业经济,使生活在高山上的群众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产业的信心。
据了解,池河镇已被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下一步,将继续依托当地山、水、林、地、金蚕文化等资源,进一步巩固产业基础,提升产业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增加产业效益,为金蚕小镇建设共同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