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委党校派驻的兴坪村驻村工作队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树立“环境为王”的理念,紧盯个体区域和公共区域,探索实施“双治一评”机制,打造“五美”乡村,让乡村“美”起来。
紧盯个体区域,动员全员“自治”
兴坪村位于石泉县两河镇,辖七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共340户880人。
对于常住人口,由驻村工作队选派理论功底好、政策研究深、情况了解准、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以及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示范户“三类人员”组成人居环境整治宣讲组,采取院坝会、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宣讲解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县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并介绍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举措和要求,动员群众“自行治理”居住的自家区域的环境卫生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林地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
对于长期在外务工、创业和求学的整户人口,落实“321”基层治理模式,由网格长、网格员使用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主动对接联系户主,沟通商议整治举措,采取“临时帮治”+“返回自治”的方式改善人居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
紧盯个体区域,动员全员“自治”的一个总原则就是坚持全员参与、分类施治,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确保网格全覆盖、家庭全覆盖。
“在动员群众开展自家环境整治中,群众都是自愿,很主动。群众‘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可以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而且也可以帮助群众渐进地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对兴坪村人居环境整治动员群众“全员参与”情况作了全面介绍。
聚焦公共区域,推进集体“共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一个由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构成的现代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除了个体的环境区域要密切关注,还有一个公共环境区域也要重点关注。
兴坪村的重点公共环境区域主要包括国道210沿线周边、堰坪河两岸、村委会周边、安置点等。这些重点公共环境区域整治的主要短板是整治合力不足、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
为了扎实推进公共区域的人居环境整治,由驻村工作队牵头,制定了《2022年兴坪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兴坪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并且常态化组织包联单位干部、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公益岗以及党员、群众、志愿者,按照“八清一改一绿化”要求,聚焦改厕、垃圾处置、农村污水处理等整治重点内容,推进集体“共治”,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扮靓“美丽乡村”。
包联单位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包联村探索实施“双治一评”机制,促进了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作为包联单位,我们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帮扶支持,助力包联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振兴迈上新台阶。
强化考核验收,实施动态“评议”
近日,兴坪村驻村工作队按照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和村域实际,制定了《2022年兴坪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考核指标》,对个体区域和公共区域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实施动态“评议”,根据累计积分情况,落实奖惩机制。
考核验收评议组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示范户“四方人员”构成,采取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定期考评、公示、颁奖,接受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
在第一轮“先行试点”考核中,对考核优秀的群众颁发了“流动小红旗”,建立“积分制”银行,承诺定期兑换奖品;对考核暂时落后的群众,建立了“问题清单”,督促整改。
“自家的环境,自行治理;公共的环境,集体共治。还要评议发奖品,带动示范‘树榜样’。这种方式,对我们自身养成清洁文明、干净卫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帮助。”一名群众在接到“流动小红旗”时,特别开心。
通过考核验收,建立“双治一评”机制,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打造“五美”乡村,让乡村“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