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zfgzbmxjtkjj-GK-2022-0248 | 发布日期: | 2022-04-21 08:46 |
来源 | 石泉县江南中学 | ||
内容概述 | 作为一所全封闭管理的高中学校,面对校园面积狭小、办学经验不足等客观因素局限,近年来,石泉县江南中学在认真研究各级各类劳动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劳动教育的特点,把劳动教育列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做实“五育并举”,打破客观条件的限制,把劳动教育融入到习惯养成、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科教学之中,逐渐探索出“五个融合”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有力地推进了学校“三个课堂”建设,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作为一所全封闭管理的高中学校,面对校园面积狭小、办学经验不足等客观因素局限,近年来,石泉县江南中学在认真研究各级各类劳动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劳动教育的特点,把劳动教育列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做实“五育并举”,打破客观条件的限制,把劳动教育融入到习惯养成、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科教学之中,逐渐探索出“五个融合”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有力地推进了学校“三个课堂”建设,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与习惯养成相融合。作为一所封闭管理的学校,每年新生中都有不少学生从未在学校集体生活过,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对此,该校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校内劳动教育之中,在新生军训中开设内务整理课程,由军训教官和宿管老师按照《石泉县江南中学内务标准》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衣物、被褥和宿舍,同时建立宿舍日评比、周考核制度,督促学生养成按时起床、收拾内务、规范穿戴等习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勤于劳动、自立自强的优良作风,为学生的未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劳动教育与勤工助学相融合。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该校面向全体学生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结合学校餐厅日常服务及学校日常工作,采取“志愿服务+劳动补餐”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劳动实践。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学生通过协助餐厅工人完成打扫卫生、食物传送、窗口售卖等工作,通过“以劳换酬”的方式获取生活补助,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将校内的塑料瓶、废纸、包装袋、食堂食材包装纸箱等废弃物收集起来,积少成多,集中变卖换取生活补助,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勤工俭学、自力自强的精神,也增强学生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意识。
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该校劳动教育和志愿服务相结合,大力推进以劳立德、以劳育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体验、感悟成长。一是开展校内日常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校志愿服务队广泛参与到新生报到、毕业生离校、运动会、艺术节、专题报告等大型活动中来,帮助学生搬运行李,协助搭建舞台和控制音响设备,在服务师生中收获成长和喜悦。二是开展共驻共建志愿服务活动。本着“融入属地、服务社区”的理念,该校定期组织学生帮助长安社区打扫街道、清理路边广告、清扫绿化带,美化社区周边环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精神。三是开展“保卫母亲河”义务清扫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在江南湿地公园开展义务清扫活动,清除湿地公园和河岸边的白色垃圾,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奉献意识。
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根据学生的学段和学科特点,适时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实操体验,学习社会实践知识,体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感受劳动艰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浓厚情感。2021年底,组织学生走进长安社区工厂,现场观摩数据线的生产工序、实操技巧和技术要领,学习操作工序的策略和方法,亲身体验工厂车间劳动的乐趣和艰辛,感受家乡社会发展变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所学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有机融合。
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该校还注重把劳动实践和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户外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体验体力、锻炼脑力、拓展思维、提升素养。在走进社区工厂劳动实践活动中,该校物理教师向学生现场讲解数据线的制作和学科原理,指导学生用所学物理知识体验工厂车间加工,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在4月初开展的“探究自然奥秘·领略森林之美”研学活动中,该校生物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生物标本制作,化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土壤酸碱度测定,学习家乡花草树木的物种信息,感受科学知识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育人目标。
下一步,该校将结合劳动教育的要求,认真总结劳动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拓展高中阶段劳动教育的思路和途径,搭建更加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体系,细化劳动教育的管理举措,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考核办法,进一步突破学校客观硬件条件的局限和制约,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牢固树立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为美的理念,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