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石泉县后柳镇人民政府关于后柳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zzfsqxhlz/2022-0001 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石泉县后柳镇人民政府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年10月30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2-06-09 12:45
内容概述 后柳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泉县后柳镇人民政府关于后柳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0月29日后柳镇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后柳镇人民政府镇长 陈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支持下,镇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奋勇争先、狠抓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确立的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镇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倍,年均增长16%;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9685元上升到2020年的11588元。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旅游事业突飞猛进。全镇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大好局面。

(一)抓帮扶除贫根,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五年来,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镇10个贫困村、1429户4165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退出,全面实现脱贫出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解决,消除了绝对贫困。实施危房改造63户,易地搬迁517户,完成旧房改造与修缮提升500余户。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饮水工程及消毒设施35处,89个供水工程水质检测达标。新修硬化道路53条107公里,修复水毁道路15处。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4个村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注资1000万增强1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造血功能,有力助推实施乡村振兴。

(二)抓产业促振兴,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积极推进汉江北岸林果产业园、磨石一心茶叶产业园、黄池山烤烟示范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年发展养蚕达3000张,种植烤烟2000亩,新建改建茶园3000亩,各类林果4000余亩,养蜂1800余箱,家畜1万余头,肉禽14万只,培育茶叶、烤烟、枇杷等12个产业基地,落实677户贫困户长线产业,贫困群众增收能力持续提升。大力实施“能人兴村”战略,新发展龙头企业1个,专业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8个,千亩产业园3个,产业大户180户。长兴村成功创建为市级山林经济示范村,林果产业园入选“千村千处”山林经济扶贫先进示范点。

(三)抓特色促融合,旅游产业焕发活力。推进文旅、农旅融合,深入挖掘汉水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成功举办三届秦巴根艺汉江奇石博览会、水乡之秋旅游文化节、汉水庖汤会等旅游活动,全面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活力,黄村坝村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完成中坝作坊小镇研学基地,引导培育新型旅游经营主体,以文化创新形式驱动旅游产业发展,全镇改造特色示范化农家乐2家、品牌农家乐4家、食品诚信销售店13家、放心餐饮店9家,年游客接待人数增长3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4500余万元。

(四)抓项目促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立足镇域资源禀赋,我们凝心聚力谋发展,依托旅游资源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提供“落地手续代办、建设环境协调、投产持续帮扶”全方位服务,吸引各地投资者慕名而来。旅游业实现由低端向高端、由单一到多元的跨越式发展。镇内商贸流通、酒店餐饮蓬勃兴起,中坝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坝作坊小镇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中心广场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交通更加顺畅有序,管理更加有力有效,风景更加秀丽迷人,后柳水乡已成为享誉省内外的旅游休闲圣地。

(五)解难题惠民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落实“保学控辍”各项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幼儿园条件持续改善。精准落实医疗保障政策,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4个,汉江北岸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建设。精准落实就业政策,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910个,961人实现就地稳定就业,3050人实现转移就业。农村低保救助395户917人、城市低保8户12人,五保救助262人,实现困难群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完善15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组建16支文化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篝火晚会与文化下乡活动,全镇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10场次,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六)抓治理优环境,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创建,按照“八清一改一绿化”工作要求,建立村级保洁队伍,落实“四自一包”责任制,公卫管理、环境保护监管达到全覆盖,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镇。深入落实“河长+警长+四员”管理模式,推行河湖长制和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度,选聘50名群众作为护河员、护林员加强河湖山林管理,河湖山林巡查监管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推进违建别墅整治、大棚房整治等环保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农村污染源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入网和垃圾集中清运工作,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

(七)抓稳定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书记民情“三本账”为抓手,健全镇、村、组三级安全防范和社会矛盾调解网络,五年来,共受理、办结各类民情208件,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解决了一批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两级综治中心建成运行,公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治安环境不断优化,平安建设形势持续稳定。2017年、2019年两次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示范镇”,2020年被评为“安康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进集体”。

(八)强自身求实效,行政效能持续提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招投标及“三公”经费支出,严格预算和专项资金管理,全面厉行勤俭节约。抓实抓好巡查、督查、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持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能力和水平,综合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激发。坚持政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60余件,办结建议面商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有效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不断规范政府决策程序,积极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意见,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持续高效推进。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全镇上下和衷共济、共谋发展,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步伐更加坚定,发展成效更加显著,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百姓更加幸福。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和全体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依法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镇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创新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向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全镇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后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的工作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更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乡村振兴任务繁重,成果巩固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持续加力;社会基层治理基础比较薄弱,综治维稳面临较大压力、安全生产风险较为突出;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财力保障严重不足,民生服务还有短板;干部思想和精神有所懈怠。对此,我们绝不回避,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后柳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谋在先、干在前,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后柳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为统揽,建设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全省旅游文化名镇、全省最佳康养休闲度假区三个定位,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党的建设、高效能治理三个重点,落实干部带动、资源驱动、机制促动三项举措,实现经济美、民居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五美”新后柳。按照我镇“13335”总体思路,引领后柳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确保“十四五”目标任务的高效落实和顺利实现。

围绕上述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战鼓声声,催人奋进。以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为抓手,落实“能人兴村”战略,用三年时间在畜牧、蚕桑、茶叶、蔬菜、渔业、旅游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培育100个能人兴业典型,带动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村“双创”。引导广大农户继续因地制宜发展蚕桑、烤烟、蔬菜、林果、茶叶等主导产业,全面夯实脱贫产业基础。以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三完善、三支撑、三保障”为着力点,继续加强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就业信息服务,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按照“四个不摘”和“五位一体”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全力巩固脱贫成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任务。

(二)深化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切实将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成我镇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推动农旅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后柳样板”。持续巩固全省旅游文化名镇创建成果、全面推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全力打造全省最佳康养休闲度假区;以后柳、中坝为轴心,深层次挖掘汉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着力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区、集镇休闲康养示范区、医养结合体验区、旅游景区景点辐射带动区;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做实做优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庖汤会”为品牌,着力开发塌辣子、芝麻糖、农家蒸碗等系列农副产品,将之打造成为后柳“金字招牌”;积极开发文创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文创+品牌”“文创+人才”“文创+文化”等模式,实现文创赋能乡村旅游发展,文化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三)坚持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充实“十四五”规划项目储备,形成“规划引领、上下联动、滚动开发、统筹推进”的全方位项目储备格局。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及时办理规划、用地、设计、报批等手续,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项目滚动推动格局。抓好景区景点建设,加快中坝作坊小镇二期、水栖康养、汉水云溪、泊心湾民宿集群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尽早建成运营,巩固提升中坝峡谷、作坊小镇、后柳水乡、酒店民宿等已建成景区及配套服务设施,指导市场主体加强运营管理,完善旅游业态,优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持续抓好后柳集镇和中坝社区杆线整治、强弱电入地、绿化亮化气化净化美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建设,形成设施全、配套齐、承载强、可持续的新型城镇社区。

(四)紧跟民意需求,优化公共服务。坚持民生至上,突出民意导向,主攻薄弱、补齐短板,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办好群众最关注、最迫切、最需要的实事上,坚决完成本次人代会票决的“民生实事”。稳步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扎实做好“两险”参保工作,切实做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创新“三留守”关爱机制,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探索建立留守人员关爱公益平台,打造后柳特色社会公益品牌。广泛动员、凝聚力量,为留守人员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落实好城乡低保、五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提高生活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用好管好后柳镇文化服务中心,同时满足集镇居民和旅游者基本需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和旅游者提供高品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两手抓”,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五)突出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屏障。落实环保工作六大机制,巩固环保督察巡查等10个专项整治成果,持续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五堆”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落实项目建设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开展乱采滥挖、乱占滥建专项治理,抓好以固体废物堆场为重点的土壤污染防治,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天然林保护,落实森林管护责任,规范森林采伐限额审批管理,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落实“河(湖)长+警长+四员”制,严厉打击污水直排、乱占河道、违禁捕捞等行为,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向好。严格落实县政府秸秆禁烧规定,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机制,严格执法监管,依法治理秸秆焚烧乱象。落实烟花爆竹禁放规定,强化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高污染燃料整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各村防火队、护河员、民兵的积极作用,强化对山、水、田、园、路的日常监管,严防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

(六)聚焦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高标准推进“平安后柳”建设,对标平安村、平安社区“十个没有”指标,扎实开展创建工作,着力巩固提升平安建设“九率一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转化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优势,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成果,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全面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提升。聚焦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建立健全重点领域防控机制、重点环节预防监督机制等各项制度机制。大力实施以“育治带导”为核心的“六进六治六立”新民风建设,严格落实扶贫扶志激励约束六项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文明镇村创建,重点治理不守孝道、不讲诚信、好吃懒做、阻拦施工、缠访闹访等不良行为。

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重任千钧唯有担当。我们必须加速推进改革发展进程,让奉献成为价值追求,让领先成为工作常态,让优秀成为行为习惯,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面,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

(一)推进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立政府学法用法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工作。今年是“八五”普法工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深入推进普法工作,营造全民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强化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坚决打击损坏群众利益的行为,营造公正、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二)务实担当作为。全面推行干部“量晒励汰究”绩效管理考评办法,实行月清单、周安排、周小计、月通报、季评定、年总评制度,将所有工作细化到周,落实到人,明确到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继续推行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公开承诺,完善责任落实、督查问效、考核激励机制,把事关后柳追赶超越的大事办好,把事关群众幸福生活的好事办实。更加注重工作创新和争先创优,集中精力落实好重点创新课题,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模式。

(三)锤炼过硬作风。作风决定作为,态度决定高度。坚持求真务实,纠治“庸懒散慢虚粗”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引导镇村干部大力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表率、学习、奉献”作风标准,推动形成“勤快严实精细廉”良好作风。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切实精简会议、压缩文件,开展党员干部“三下”活动,继续深化镇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多渠道了解民情、征求民意、集中民智,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精神,自觉履行“一岗双责”,努力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岁月见证初心,奋斗践行使命。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共同把后柳的改革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