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云雾山镇关于印发《云雾山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 ||
索引号 | zzfsqxywsz/2022-0004 | 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 |
公开责任部门 | 云雾山镇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云政发〔2022〕13号 | 成文日期: | 2022年04月26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2-07-06 11:43 |
内容概述 | 云雾山镇关于印发《云雾山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
云雾山镇关于印发《云雾山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石泉县云雾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云雾山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驻镇各单位:
现将《云雾山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建立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石泉县云雾山镇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6日
云雾山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 总 则
1.1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各行政村及自然村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域。
1.2 编制依据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1.2.2 经批准的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1.3编制要求
1.3.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3.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撤相结合;形成“镇自为战、村组自救、责任到人、预警到户、提前转移”的山洪灾害防御机制。
1.3.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3.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 编制单位和审批权限
本预案由石泉县云雾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经石泉县云雾山镇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和发布执行,并报县级防汛指挥机构审核备案。本镇预案由县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防御预案编制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形成预案体系。
1.4.1 修订要求
预案内容根据区域内山洪灾害灾情、防灾设施、社会经济和防汛指挥机构及责任人等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并按原报批程序报批。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及水文气象
2.1.1 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情况:我镇境内土壤岩石构造复杂,断裂发育较多,土壤ph5.5至7.5,属酸性土壤,最高海拔2008.2米,最低海拔500米。地貌属典型的土石山区,类型多样,大体可分为中高山、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坝四种类型。
2.1.2 河流分布情况:本镇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5条,即大坝河、珍珠河、松树沟、将军河、南沟。总流域面积为170.97平方公里。其中松树沟汇入大坝河流入饶峰河注入汉江;将军河、南沟汇入珍珠河汇合流入汉江。大坝河: 其源头发源于云雾山鬼谷岭脚下,总长约28.62公里,平均比降20.8‰,总流域面积78.69平方公里,经城关镇百乐村流入饶峰河后汇入汉江,2003年洪灾是近百年来大坝河水位最高,流量最大的一次。将军河:起源于将口垭,长约13.48公里,平均比降31.3‰,流域面积45.03平方公里,在双河口与珍珠河汇合。珍珠河:起源于云雾山鬼谷岭,长约26.06公里,平均比降18.96‰,总流域面积92.28平方公里,与将军河汇合流入汉江。松树沟:起源于松树沟沟里,长约10.25公里,平均比降43.5‰,总流域面积12.9平方公里,在板桥梁汇入大坝河。南沟:南沟起源于,长约7.57公里,平均比降47.8‰,总流域面积16.05平方公里。0.5-10平方公里沟溪共计7条(蚂蝗岺沟、奋家沟、云阳沟、板沟、正河、黑龙洞、原银杏坝的西沟) 其中较大的沟溪有2 条。这些河沟一遇较大的暴雨或持续降雨,极易发生山洪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对人畜安全和田园都有较大的威胁,是全镇防御的重点。
2.1.3 区域内的水文气象情况
云雾山镇地处亚热带边缘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度至13.6度,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20~830毫米之间。历年来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5—10月,主汛期一般出现在7、8、9三个月。2003年“8·29”境内24小时降雨量达到180毫米,为历史最大降雨量,导致银杏坝古集镇和双河口集镇被冲毁,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21年“8.22”特大暴雨为最大单日降雨量我镇达到167毫米,导致我镇境内交通、电力、通信全部中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2 社会经济
2.2.1 行政区划情况
云雾山镇距石泉县城9公里,镇政府所在地为云雾山双河口,全镇分为11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行政村划分为:双河村、秋树坝村、云阳村、水田坪村、官田村、南沟村、丁家坝村、板桥村、银杏坝村、铜钱峡村、松树沟村。
2.2.2 社会经济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
云雾山镇山大沟深、地形复杂,辖区共157平方公里,共计9192人,有耕地面积27762.6亩,2021年底人均纯收入11398元。
2.2.3 重要工矿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情况
全镇境内有1个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2所小学,1所卫生院,无工矿企业。
2.2.4 公共设施及旅游景区情况
云雾山镇旅游资源丰富,国家4A级景区云雾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完善已正常营业。
2.3 山洪灾害概况
2.3.1 山洪灾害类型成因及特点
我镇山洪灾害的特点:一是暴雨山洪出现频率高,季节性突发性强。7、8、9月份是我镇的主汛期,也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的灾害大多集中在这三个月,给我镇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二是暴雨山洪出现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多出现在高山偏远地带。三是山洪来势猛,成灾快。四是山洪灾害破坏性强,危害大。五是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
造成山洪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山区特殊的地形地势(沟窄坡陡)、土质疏松易造成泥石流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二是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三是短时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四是河道狭窄泄洪能力严重不足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
2.3.2 历史典型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情况
我镇自98年以来,共发生过四次重大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特别是2003年8·29洪水袭击,降雨量达180毫米,农田被毁,房屋倒塌,全镇受灾3686人,农村基础设施受到损坏,经济损失4738万元。2005年“10.1”暴雨灾害,受灾1025人,经济损失585万元。2010年7·18暴雨洪水袭击,致使183户、454间房屋倒塌,226户、622间房屋形成危房,造成三无户49户、143人,8533亩农经作物成灾,2817亩农经作物绝收,1670亩田地无法恢复。农村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700万元。2014年8月20天的连续降雨致使6户、15间房屋倒塌,16户、40间房屋形成危房,转移群众865人次、基础设施损失达30多万元。2021年8.22暴雨洪水袭击,致使436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5930亩,房屋倒塌22间,房屋受损108间,经济损失达到6319.9万元。从历年的灾害情况看,主要表现为溪河洪水泛滥并伴随山体滑坡等。(历史山洪灾害损失见附表2)
2.3.3 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
据统计,自98年至2021年间,因暴风雨灾害等,全镇涉及地质灾害隐患点23处。具体分布为:双河村:(1)双河村一组(大狮子沟滑坡)、(2)双河村八组(阳坡滑坡)。云阳村:(3)原齐心村一组(刘家院子滑坡)、(4)原云阳村一组(关山滑坡)、(5)云阳村二组(学堂堡滑坡)。南沟村:(6)南沟村三组(南沟村叶方先滑坡)、(7)南沟村五组(新屋场滑坡)、(8)南沟村五组(郑西荣屋后滑坡)。秋树坝村:(9)秋树坝村三组(秋树坝村安置点滑坡)、(10)秋树坝村四组(罗显鹏屋前滑坡)、(11)秋树坝村四组(私家坡滑坡)、(12)秋树坝村六组(陈义富屋后滑坡)、(13)秋树坝村六组(古家院子滑坡)。官田村:(14)官田村一组(小沟口滑坡)、(15)官田村三组(明国保屋后滑坡)、(16)官田村五组(李天兴屋后滑坡)。板桥村:(17)板桥村二组(板桥村二组滑坡)、(18)板桥村三组(麻业华屋后滑坡)。丁家坝村:(19)丁家坝村三组(王善树屋后滑坡)、(20)丁家坝村四组(板沟村集中安置点滑坡)、(21)丁家坝村五组(王善清屋后滑坡)。铜钱峡村:(22)铜钱峡村二组(鸦雀窝滑坡)、(23)铜钱峡村三组(阳坡排滑坡)。涉及受威胁群众46户142人198间房屋,涉及固定资产379.5万元。
2.3.4 山洪灾害隐患点情况
据统计,全镇涉及山洪灾害隐患点16处。具体分布为:双河村:(1)双河村三组(阴坡院子)、(2)双河村六组(储家铺子)。南沟村:(3)南沟村一组(南沟口)。银杏坝村:(4)银杏坝村一组。铜钱峡村:(5)铜钱峡村三组(康家桥头)。板桥村:(6)板桥村六组(板桥河坝)。松树沟村:(7)松树沟村三组.涉及受威胁群众33户125人219间房屋,面积135986.4平方米。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 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现状
我镇成立了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明确了以镇行政首长为总指挥和第一责任人,确立汛期日常办公、办事机构,落实了防汛抢险责任人、易发灾害区域、重点水利工程监测责任人,组建抢险队伍12支,积极储备防汛物资,镇政府储备1处。
我镇山洪灾害防治实施了县级预警平台,包括简易雨量站35处、简易水位站2处、自动雨量站3处、配备了电脑、传真机、无线广播、应急照明等设施,给村组安装配备了无线广播、手摇警报器、铜锣、口哨等必备设施和器材,大幅提升了我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2.4.2 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现状
我镇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受到山洪灾害威胁7处,滑坡威胁23处,区域内覆盖有水土保持区,山洪灾害防御任务重大,近年来我镇积极对威胁区域进行治理,申请县国土资源局项目对集镇中心小学滑坡进行治理并获得通过,2016年动工建设,2018年已竣工,使集镇住户135户消除滑坡安全隐患,2019年南沟村新屋场滑坡点已经完成工程治理,2021年云阳村二组学堂堡滑坡点也已治理完毕,并通过验收,2022年正在实施的云阳村关山滑坡、丁家坝村四组的安置点滑坡正在施工,预计汛期来临前可完工。
2.4.3 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目前我镇防灾及救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山洪工程治理规划相对滞后,投入治理经费不足,使人被动的适应自然灾害。
2、预警预报设施不健全,有效防治局地山洪灾害的难度大。
3、现代通讯设施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广大村民对防灾知识了解甚少,部分村民对山洪灾害防御意识淡薄,其次,信息不畅,传递不灵,等待观望思想居多。
3组织体系
3.1 组织指挥机构
3.1.1 镇成立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防汛防滑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防汛工作取得实效,经镇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云雾山镇防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总指挥:程贤军(镇党委书记) 电话:13891529118
副总指挥:兰周周(镇长) 电话:13891565760
成员:刘 勇(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电话:18329513222
徐进(副镇长) 电话:13772235306
汪兆辉(镇党委副书记) 电话:18009157654
杨 敏(镇纪委书记) 电话:15091452530
邹 涛(组织委员) 电话18691513534
谭 宇(镇武装部长) 电话:18191596540
林 晨(副镇长) 电话:15319863199
高安秀(镇统战委员) 电话:15991158338
张 泉(镇扶贫办主任) 电话:15929002618
孟 悦(镇财政所干部) 电话:18291521669
刘 侃(镇派出所所长) 电话:18700530353
胡明(云雾山镇卫生院院长)电话:13891548190
指挥部办公地点设在镇基础设施办公室,陈林同志(13992513208)、曹竹同志(15029705423)、负责具体办公。
3.1.2 各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
各村成立以村主任为组长,村委委员、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
3.2 职责和分工
3.2.1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责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信息监测、转移、调度、保障等4个工作小组和分片区3个应急抢险队。各村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1个应急抢险队,2名信号发送员(各工作组成员名单见附件一)。
信息监测组:负责辖区内雨量、水位、工程险情等监测,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村监测预警员应及时获取监测、预警信息,按规定发布预警信号。
调度指挥组:负责水利工程应急调度,抢险人员和物资的调配。
人员转移组:根据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组织危险区所有人员,按照预定路线转移至安全地点。
后勤保障组:提供交通、电力、通信等保障,确保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医疗。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有序开展抢险救援。
3.2.2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职责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村内简易雨量和水位站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并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人。
3.2.3 在交通通信中断等紧急情况下,村级山洪灾害指挥机构应组织做好本区域内的人员转移自救工作。
3.2.4 各工作组工作分工
信息监测组: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汪兆辉(18009157654)担任,成员由党政办、农综站人员组成。主要对县级防汛、气象、水文等部门以及辖区内水位、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水水位,泥石流、滑坡点裂缝变化等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警预报,收集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并负责预警抢险指挥命令的发布传递和电话督查、督办、信息通报工作。
调度指挥组:组长由镇政府副镇长徐进(13772235306)担任,成员为镇防汛办、财政所、公用事业服务站人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向各村发布报警信号,各村向重点区域及危房户发布转移命令,同时组织人员有序转移。以及对水利工程的调度运输,抢险人员、救灾物资与抢险机械、车辆以及应急救援救护的调配与管理工作。
人员转移组:组长由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刘勇(18329513222)担任,成员由综治办、派出所、市场监管所人员及各村负责人组成,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路线和地点人员转移的组织工作,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后勤保障组:组长由镇财政所干部孟悦(18291521669)担任,成员为社保所、派出所、卫生院、供电所人员,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受灾抢险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维护管理等工作。
纪律保障组:由镇纪委书记杨敏(15091452530)负责抢险救灾工作纪律保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查处违纪行为。
应急抢险队:由镇武装部部长谭宇(18191596540)负责组建,平时的防汛抢险演练,在紧急情况下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镇应急抢险队员名单见附件二)
各村:各村成立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不得少于10人的抗洪抢险应急分队,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1—2名信号接收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镇、县防汛办备查。(各村抗洪抢险应急分队名单见附件三、信息员名单见附件四)。
4 监测预警
4.1监测预警方案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 1、防汛抗洪抢险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山洪准备工作;2、检查集镇、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1、防汛抗洪抢险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2、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集镇、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镇政府及相关站所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4、做好集镇、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1、镇政府及相关站所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4.1.2 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结合本地暴雨特点,地形地质条件,观察监测各雨量筒情况,分析确定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
1.准备转移预警指标:6小时降雨50毫米以上;
2.立即转移预警指标:3小时降雨50毫米以上;
3.如有其它特殊水、汛紧急情况发生时,镇防指可择机适时发布山洪灾害应急响应指令。
4.2监测预警制度
4.2.1 监测内容
各村、社区负责对辖区内的降雨量、河溪水位、水库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动态等信息进行观测、收集、分析上报。
4.2.2 监测要求
各村、社区对辖区内的降雨、溪河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地段安排专人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监测,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降雨量、溪河水位变化、泥石流和滑坡动态等信息。特别要求:银杏坝村、官田村、云阳村、水田坪村四个村由各联村领导确定一名监测预报员,遇突发性局部重大暴雨、山洪灾害等情况及时向镇防汛办报告。
4.3监测点与危险区域
危险区为:双河村:(1)双河村一组(大狮子沟)(2)双河村二组、(3)双河村三组(阴坡院子)、(4)双河村六组(储家铺子)、(5)双河村八组(阳坡排);官田村:(6)官田村三组(明国保)、(7)官田村四组(孙富贵)、(8)官田村五组(李天兴);秋树坝村:(9)秋树坝村二组(大东沟)、(10)秋树坝村四组(碾天窝)、(11)秋树坝村四组(罗显鹏)、(12)秋树坝村四组(私家坡)、(13)秋树坝三组(安置点)、(14)秋树坝村六组(古家院子)、(15)秋树坝村六组(奋家沟安置点);云阳村:(16)云阳村一组(刘家院子)、(17)云阳村一组(关山)、(18)云阳村四组(学堂堡);南沟村:(19)南沟村五组(郑西荣)、(20)南沟村三组(徐元运)、(21)南沟村三组(叶方先);银杏坝村:(22)银杏坝村一组、;铜钱峡村:(23)铜钱峡村二组(鸦雀窝)、(24)铜钱峡村三组(阳坡排)、(25)铜钱峡村三组(康家桥头);丁家坝村:(26)丁家坝村三组(王家院子)、(27)丁家坝村四组(田里边)、(28)丁家坝村五组(王善清);板桥村:(29)板桥村二组(杜志刚)、(30)板桥村三组(麻业华)、(31)板桥村六组(板桥河坝);松树沟村:(32)松树沟村三组
安全区为:(1)双河安置点、(2)村活动室、(3)储成安家、(4)李健普家、(5)王英兵家、(6)石家庄安置点、(7)古树包安置点、(8)余家院子、(9)集中安置点、(10)施永璋家、(11)罗情家、(12)余开平家、(13)秋树坝村活动室、(14)何龙华家、(15)喻其贵家、(16)张少培、张修云家、(17)瓦屋院子、(18)陈为保机房、(19)周秀勤老屋、(20)刘佐成家、(21)杨仕福家、(22)黄麦林家、(27)潘兴军家、(28)王明华家、(29)朱太金家、(30)程元志家、(31)原板沟村委会、(32)聂朝贵家、(33)板沟老学校、(34)杨高清家、(35)麻业富家、(36)张军家等地势平坦、坡度平缓,地质结构稳定的区域。在危险区及安全区每处制作标示大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做到险情来临,慌而不乱,使灾民得到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及时转移安全区。(监测站与预警对象关联表见附表5)
4.4雨量水位预警指标
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地面上(假定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累计起来的水的深度,以(毫米)“mm”为计量单位。按降雨量大小划分的降雨等级共九个级别,小雨12小时降雨量0.1~4.9mm,24小时降雨0.1~9.9mm;小到中雨 12小时降雨量3.0~9.9mm,24小时降雨量5.0~16.9mm;中雨12小时降雨量5.0~14.9mm,24小时降雨量 10.0~24.9mm;中到大雨12小时降雨量10.0~22.9mm,24小时降雨量17.0~37.9mm;大雨12小时降雨量15.0~29.9mm,24小时降雨量25.0~49.9mm;大到暴雨12小时降雨量 23.0~49.9mm,24小时降雨量38.0~74.9mm;暴雨12小时降雨量 30.0~69.9mm,24小时降雨量50.00~99.9mm;大暴雨12小时降雨量70.0~139.9mm,24小时降雨量100.0~249.9mm;特大暴雨12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40mm,24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250mm。
我镇地形既有山区,又有川道,虽沟溪众多,但其水位观测点较少,因此本《预案》不把水位作为判断山洪灾害预警的主要依据,而把流域内降雨的临界值作为山洪灾害预警的重要依据。依据我镇历史山洪灾害发生的情况及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将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值确定为:6小时降雨50毫米以上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50毫米以上时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5 人员转移安置
5.1 人员转移原则
应按照就近、快速、安全的原则,明确转移路线,明确安置地点。人员转移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5.2人员转移方案
当发布橙色预警信息指令时,居住在沿河两岸低洼地段或滑坡点及危房户人员,必须立即转移,转移安置工作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转移地点、路线以就近、安全为前提,对涉及转移安置的人员事先发放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明确到户到人,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妥善转移和安置好每个受灾农户,确保万无一失。(人员转移详见附表6)
5.3人员转移纪律
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汛期必须严格遵守24小时值班制,健全雨情、水情、汛情、值班记录,带班领导必须到岗,值班人员认真做好防汛上传下达等各项指令,杜绝防汛值班电话转移手机的脱岗行为发生。一遇险情,带班领导迅速决策,果断指挥,奔赴灾情第一线,将灾情降低到最低程度。若因脱岗或指挥不力,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云雾山镇境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对转移安置的对象必须统一指挥,所有转移对象必须听从指挥,确保转移安置人员安全,按照转移安置路线有序进行。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延误汛情造成严重后果及妨碍防汛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5.4转移安置保障
镇、村防汛指挥机构汛前检查辖区内薄弱环节,制定防御措施。切合实际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将受山洪灾害情况掌握到户、预警信息发布到户、责任落实到户。易发生山洪或滑坡地段,制作到户明白卡,将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安置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户。当6小时降雨量将达到50mm以上,或者已达到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居住在危险区域的人员,镇、村防汛指挥机构迅速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抢险队伍迅速奔赴现场,因地制宜,将老弱病残人员安置到安全地带,青壮年可集中或分散安置在安全地带。人员转移组应做好人员转移的准备工作,接到转移指令后,立即组织转移,后勤保障组应妥善安置转移人员,提供饮用水、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物品和基本医疗保障。
5.5灾后处置
灾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受损房屋、周边环境状况等进行查看,确认安全后,组织转移人员有序返回。
6 抢险救灾
6.1抢险救灾方案
汛期内要求各村及相汛期内要求各村及相关单位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一遇暴雨或连阴雨,形成山洪、泥石流并发,极易成灾,各村及相关单位要迅速全面进入防汛临战状态,镇、村党政主要领导不得离开辖区,要坚守岗位,及时掌握防汛工作状态,了解汛情趋势。各级防汛责任人员,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防汛措施,一旦发生险情,镇、村防汛指挥机构要迅速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上报灾情,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按照防汛职责分工,带领抗洪抢险队伍,全力以赴抗洪抢险。
6.2 抢险救灾准备
广泛宣传和培训山洪灾害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及地质环境保护科普知识,使干部群众了解山洪灾害的危害性和做好防灾、减灾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防灾、减灾和地质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投身到防灾、减灾斗争中。
为切实保障抢险救灾工作正常进行,镇、村防汛指挥机构要建立健全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储备一定的抢险救灾物资,用于保障和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医疗。
6.3 灾情处置方案
抢险原则是先救人,后财产,将被困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6.4 基础设施应急保障方案
一旦发生险情,村防汛指挥工作组应及时向镇防汛指挥部报告,镇防汛指挥部接到险情后立即发布抢险救灾命令。镇抗洪抢险应急队按照工作职责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党政办负责山洪灾害、抢险救灾的信息收集上报工作;社会治理办公室负责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安排、粮食、衣物救济、伤亡人员的清理、掩埋等工作。
6.5治安、卫生防御、灾后救助应急保障方案
卫生院负责抢险救灾过程中的医疗救护和灾后的人畜饮水消毒、卫生防疫等工作;派出所负责抢险救灾过程中的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管理等工作
7 保障措施
7.1山洪灾害防御责任
7.1.1 各村及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准备工作,确保防治责任、防御预案、物资储备、抢险队伍、抢险措施“五落实”,凡因准备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的,镇党委、镇政府将严肃追究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7.1.2 镇、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在汛期一般不得外出,确需外出的,必须报请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同时报镇纪委、组织部门备案,否则按擅离职守论处。
7.1.3 镇、村要坚决杜绝干部“走读”现象。各村及各相关单位都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随时接受指挥调度。凡因无人值班、领导干部手机不通贻误工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的,镇党委、镇政府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带班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7.1.4 坚决服从指令,凡对防汛指令推诿扯皮、讲条件、顶着不办、落实不到位的,视其情节,严肃追究责任。凡因工作不力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7.1.5 一旦发生重大险情,各级领导及防汛负责人必须靠前指挥,科学、果断决策,积极组织抗洪抢险。镇村干部必须坚守岗位,服从指挥。凡因指挥不力、组织不到位、责任落不实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7.2汛前监测检查排查工作
为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镇、村防汛指挥机构汛前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镇村社区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工作,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要实地调查,实行登记造册,制定和复检回访制度,限期整改。同时对可能引发的山洪灾害和走山滑坡地段,要安排专人负责蹲守,对严重易发山洪灾害区域的群众实行限期搬迁。
7.3宣传教育
镇、村防汛指挥机构要充分利用会议、宣传册、宣传画、入户等手段,采用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向辖区群众宣传山洪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及防灾、减灾和自救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及群众避险能力。
7.4发放山洪灾害明白卡
每年汛期来临之前镇、村防汛指挥机构汛前检查辖区内薄弱环节,制定防御措施。切合实际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将受山洪灾害情况掌握到户、预警信息发布到户、责任落实到户。易发生山洪或滑坡地段,制作到户明白卡,将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安置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户。
7.5制作安放标示标牌
我镇在2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7处山洪灾害威胁区设立警示牌,标明危险区情况、预警信号、转移撤离路线、避灾安置地点等,确保群众知悉预警信号、转路线撤离路线、避灾安置地点。
7.6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我镇在汛期来临之前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印发各相关单位,使各级防汛责任人熟悉预案,广大干部群众了解预案,熟悉撤离路线和安置地点,为预案快速启动创造条件。要有计划的开展实战演练,不断修改预案中存在的漏洞,使预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
7.7开展防汛演练
我镇在汛期来临之前,在每处地质灾害点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使各级防汛责任人熟悉预案,受威胁区域群众了解预案,熟悉撤离路线和安置地点,在灾情来临之际能够迅速转移撤离。
7.8保障措施
7.8.1 物资保障
镇防汛办应按相关规定储备足额的防汛抢险物资,平时加强储备物资的维护管理,确保应急所需(详见附表七)。
7.8.2 通信保障
汛期前及时检查并汇报通讯受损情况,及时向电信、移动、联通、邮政等部门提出申请,组织协调对受损通讯设施的检修维护,保障汛期通讯及邮政畅通无阻。紧急情况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技术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8.3 应急队伍保障
镇政府成立三支镇级应急抢险队伍,各村成立一支不少于1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
7.8.4 交通运输和电力保障
人员转移组负责抗洪救灾运输保障工作,调度指挥组负责转移灾民和财产所需的交通工具,组织救灾物品的运输,确保抗洪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畅通。供电所负责抗洪抢险、抢排渍涝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7.8.5 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院负责防病治病和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开展医疗救护、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报告、发布疫情信息,负责疾病防治经费、药品、器械的管理、使用和救灾药品的质量监督。
7.8.6 治安保障
派出所负责维护治安秩序,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员转移安置安全,做好交通疏导、交通管制以及救灾物资运输牵引等工作。
7.8.7 经费保障
镇财政所、防汛办分别向县财政局与县防办申请特大防汛抗洪应急资金,提出分配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及时审核下拨并监督实施。民政所、农综办、卫生院等相关部门分别向县有关部门申请救灾等经费,用于灾民救济和恢复生产工作。
7.8.8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镇政府做好安全区、学校等公共紧急避难场所启用的准备工作。
7.8.9 技术储备与保障
县防指专家组从技术上指导防汛工作,依托县防汛指挥系统建立相应的防汛技术信息系统。根据防汛工作需要,组织开展汛情预警、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加强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