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精心打造现代化警务指挥新体系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5日 来源:紫阳县公安局 【字体:

 

今年以来,紫阳县公安局深化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优化指挥架构,深化勤务改革,提升指挥水平,精心打造“情勤对接、情指对接、合成联动、快速高效”实战指挥新体系,有力提升警务实战能力。2014年、2015年和今年上半年,“两抢一盗”警情分别同比下降11.5%、13.5%、16.8%,公众安全感持续位居全省上游。

一、优化设计,明确指挥架构。一是构建“大110”指挥中心。派员前往安徽省滁州市、浙江省宁波市考察学习,形成专题调研,提请县委政府加快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由110指挥中心承担县应急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赋予指挥调度、通报协调、装备调用、督查考核等应急管理职能,向各成员单位分流警情,形成“大110”工作格局,满足应急处突新需求,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探索“3+5”联合指挥模式。在传统的报警中心、监控中心、情报中心3大基础上,赋予指挥中心合成作战指挥调度职能,成立合成作战指挥部,下设预警指挥、图控侦查、网络侦查、反恐处突、舆情导控等5大席位,积极运用可视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手段开展联合指挥,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三是健全两级指挥体系。强化县指挥中心统筹指挥职能,细化分流处置警情流转机制、反馈要求等职责规范,由局领导带领8名指挥中心民警和10名接警员,轮流每天24小时专门负责指挥调度工作,推进警情分类分级处置工作机制落实。在派出所下设二级勤务指挥室,制定《勤务指挥室工作规范》,明确“指挥调度、情报研判、勤务管理、警务反馈”等工作职责,确保各层面接到的报警求助“统一指挥、处置规范、群众满意”。

二、对接实战,深化勤务改革。一是推行机关警务实战化。整合机关警力,制定出台《局机关总值班工作制度》,将机关民警分为8个作战小组单元,人人参与值班备勤,强化当班警组应急指挥处置权限,缩短应急指挥调度时间,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维稳处突速度。二是打造应急处突专业队伍。常态化开展民警“轮值轮训、战训合一”,每期15人,将轮训民警作为全县公安应急处突机动队伍,加强队伍管理训练、高标准配置反恐防暴、消防支援等应急处突装备,遇到各种突发案(事)件,迅速调集警力,确保快速抵达。三是创新所队勤务模式。在城区,整合巡警大队和城关派出所警力,以“所队合一”加强城区实战警力,依托城区警务站、流动警务车、治安卡点、社区警务室,屯警街面,推进110再快一分钟。在乡镇,通过置换、拍卖现有基层所队资产,将符合条件的派出所、交警中队、治安卡点整合在一起,以“一警多能、一警多职、一警多责”,实现治安和交通管理双赢、党委政府和群众满意。四是健全跨区域协作运作机制。先后与安川高速分公司紫阳高滩管理所、安康高速交警中队、紫阳县火车站派出所以及汉中公安、四川警方等单位建立了区域警务协作机制,构筑“整体联动、反映灵敏、参与有序、及时高效”的区域联防联动工作格局。

三、科技强基,提升指挥水平。一是推进指挥调度信息化。全面完成“三台合一”升级改造、短信报警平台建设任务,添置了科技信通指挥车,配备了无人机、视频图像采集、无线图传等设备,所有警车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新建了350M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微指挥、派出所视频会议系统等指挥调度平台,充分运用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扁平化”指挥、“垂直式”用警、“点对点”调度。二是推进街面巡防可视化。为监控中心配置了25块55寸LED高清数字屏显,逐步淘汰街面模拟视频监控,升级改造建设高清“天眼”监控,在各镇同步建立了17个派出所、20个社区警务室视频监控平台,整合社会面图像650余路,全县街头路面治安状况尽收眼底,实现“探头站岗、鼠标巡航。同时,还购买视频检索系统,建成标准化视频侦查室,提高了视频监控利用效率。三是推进打防管控智能化。以情报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在各警种和派出所下设二级研判室,落实专职研判民警10人、兼职研判民警17人,完善情报信息采集、更新、维护机制,强化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为公安实战提供源头活水。紧扣社会治安动态、关键节点,推行战平结合工作模式,战时状态下各警种在指挥中心集中办公,平时轮流进驻指挥中心综合研判,紧紧围绕反恐维稳、破案攻坚、重点人员管控、重大活动安保等工作开展综合研判,指导一线单位落实行动处置措施。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