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三大战役”专刊第30期紫阳县公安局构筑“三巡一体”保平安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6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三大战役”中,紫阳县公安局以巡逻队伍、视频监控、网络管控三大载体推行“三巡一体”模式,全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无间隙的巡防体系,确保全县社会大局稳定平安。

一、建立专业巡逻队伍,全天候开展“地面巡逻”。在全县建成18225人的专职巡防队伍,全面展开巡逻防控。在城区,按照县城地理特点,进行科学划分网格巡逻,从提高街面见警率着手,以警岗、警车、警灯、警察“四见警”为巡逻工作外在的表象形式,扎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震慑违法犯罪心理。警岗、警车动、静结合便于随时接受群众求助报警,警察与警车人机结合提高快速反应效率,车巡与步巡结合不漏死角。同时通过警情研判,警力跟着警情走,通过进行有目的的蹲点守候、案件高发时段集中巡逻等措施确保复杂地段、重点时段无真空,根据紫阳山城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巡逻线路,保证城区巡逻无盲点。在村镇,以派出所巡逻中队为主体,积极协调各乡镇党委、政府给予支持,选建专职巡逻队员作为辅助力量充实到派出所巡逻中队,参与日常巡逻。部分派出所鉴于警力不足的瓶颈制约,提出了“1+2”(一个正是民警加两个巡逻队员)的巡逻主体模式,以保障四班三运转对辖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达到 “三见警”的要求。基层巡逻中队在工作中还总结出“错时巡逻”、“延伸巡逻”、“加频巡逻”等巡逻技法,“错时巡逻”是指相邻的巡逻队伍灵通信息,错开到巡逻区域交界处的巡逻时间;“延伸巡逻”是对既定线路延伸和对巡逻区域边界处延伸进行巡逻;“加频巡逻”是指在复杂区域,重点时段增加巡逻频度,提高见警率,缩短巡逻间隔时间。全面启动“扁平化”指挥机制,对全县巡逻队伍进行直接指挥,规定巡逻线路,指定就近处警。

二、利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果,开展“空中巡逻”。 该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八张社会防控网全面建成,运行状态良好。特别是视频监控系统一共建成了208个城市“天眼”,覆盖了县城及所有集镇主要路段、街口,21个镇212村建成各类视频监控摄像头达3982个,高清智能卡口3个,17个派出所全部建成三级视频监控中心,并完成与市局、县局全面对接。视频监控系统在有效的打击违法犯罪,增强公安机关防范效能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防控中,县局指挥中心、派出所三级监控中心专职视频监控员,根据案件多发时段、多发路段“双高”研判结果,积极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开展“空中巡逻”,从中发现现行违法犯罪行为,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升级扩大,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苗头,先期预防。在工作中总结提炼出 “行为反常甄别法”、“接力跟踪法”、“监控指导伏击法”等9大视频监控技战法。自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以来,通过开展“空中巡逻”,共发现街面违法犯罪案件164起,预防群体性事件苗头扩大升级22次。

三、重视网络领域虚拟社会管控,积极开展“网上巡逻”。除指挥中心、督察、国保、治安、刑侦等业务部门确定专职“网警”外,各基层派出所也确定一名精通网络技术、善于运用网络手段的民警,进行网上巡逻,从各种论坛、贴吧、社区等网上人口聚集区开展工作,从中发现违法犯罪信息和“涉稳”、“涉黑”、“涉恐”及群体性动态信息等,挖掘违法犯罪线索,搜集违法犯罪证据。聘请36名网络写手、19名网络评论员,引导正确的网上舆论导向。同时,通过建立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警务微博、网上警岗、电子警察等平台,接受群众报警求助,收集民情民意,并积极主动的公开公安工作的重点任务,舆论热点案件进展情况等,增进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增强警民互动深度,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激发群众自觉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热情,进一步发挥群防群治的积极作用。

紫阳县公安局通过地面、空中、网络防控实体“三位一体”紧密结合,全时空全方位开展巡逻防控,形成时、空交叉,现实与虚拟两个社会平行有序又有机结合的立体防控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全县政治大局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