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警示案例—涉密硬盘在境外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8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深入开展第二十七个保密宣传月活动—警示案例3



涉密硬盘在境外


某年11月的一天,下午5时,S市保密局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电话里面传来某军工企业保密委负责人焦急的声音:我单位一块秘密级的涉密计算机硬盘流失到了境外!

涉密硬盘不见了

安装在涉密计算机里面的硬盘怎么会流失境外?事情还得从该企业组织的一次保密检查说起。

为了加强保密管理,这家军工企业保密委组织开展了一次针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保密检查。开始,检查结果较令人满意,被检查部门对计算机的管理都比较规范,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不知不觉间,检查组一行来到计算机管理员李涛的办公地点。此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涛告诉检查组,他计算机里的硬盘已经不是原装的那块了!检查人员大吃一惊,赶忙打开李涛的计算机一看—那块编号为BM027的涉密硬盘果然不见了,装在计算机里的是一块崭新的硬盘!

面对检查人员严厉的责问,李涛慌了,他万万没想到,一块小小的硬盘竟会令检查组这么重视。

涉密硬盘被“修”走

原来几个月前,李涛发现自己的涉密计算机开不了机,任凭怎么捣鼓,计算机就是不买他的账。这下可急坏了李涛,在耽误的话,工作进度就赶不上了。于是,李涛赶忙向主管经理洪永庆报告,希望能让计算机的经销单位过来维修。但李涛没有告诉洪永庆,这是一台涉密计算机,也许他还没意识到这台计算机跟其他普通计算机有什么不同。洪永庆听了李涛的报告,也没在意:那就叫人来修吧。

很快,某外资品牌计算机服务部派人上门维修。维修人员发现电脑硬盘已严重损坏,由于还处在保修期,便给李涛更换了一块崭新的硬盘,顺便带走了原来的硬盘。

当时的李涛还没有接受过保密培训,对保密制度理解的也很肤浅,心想:保修期内的硬盘人家拿回去怎么处理是人家的事。于是这块涉密硬盘一路绿灯离开了军工企业。

检查人员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性,马上向公司领导汇报。事不宜迟,公司派人前往G市追查流失硬盘的下落。最终得到的答复是:硬盘已被寄到X国的客服中心维修!追查人员辗转与该客服中心取得联系,对方很客气地告诉他们:那块硬盘已无法修复,公司已做了相应处理,恕不能退回!

教训沉痛悔之晚

事件查明后,该公司对事故责任人分别给予了相应处分:李涛由于违反保密规定,对泄密事件负主要责任,给予行政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取消年度综合奖金及保密津贴,并调离涉密岗位;主管经理洪永庆由于把关不严,负直接领导责任,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年度综合资金及保密津贴;公司总经理、保密委主任、分管生产经营工作的副总经理以及保密办主任分别扣发全年保密津贴。

事件的教训是沉痛的,据悉,该公司此前已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格认证,各项保密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为什么仍会发生此事?从表面上看,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李涛保密意识不强,主管经理把关不严,而其根源却在于该公司管理松懈,抓保密管理落实力度不够。在通过认证后,放松了对企业的保密管理,有“认证通过了,可以歇一歇”的心理,没有把保密工作真正视为企业的生命,导致存在泄密隐患。

点评:

本案中,李涛未经审批,擅自允许维修人员带走更换下来的硬盘,已经导致涉密信息处于失控状态,一方面固然由于其保密意识淡薄,同时也与机关单位保密管理不严有关。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是重要的涉密载体,擅自交由外部人员维修,就会造成存储的涉密信息失控。当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应当由本单位技术部门或国家保密局指定的具有相关保密资质的单位进行维修,现场有专门人员监督;确需外送维修的,应当拆除信息存储部件或进行专业销密。本案当事人完全违反了保密规定,从而导致涉密硬盘流失境外,这教训是惨痛的。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