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第二十七个保密宣传月活动—警示案例1
无知导致的泄密
某年8月,中央保密委员会检查小组在A省进行保密检查时发现,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有3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中存储有涉密信息。经密级鉴定,A省保密局确认这3台计算机内存储有机密级资料3份、秘密级资料1份、不宜公开的内部资料7份,随即向省委保密委领导汇报。领导明确指示:查清责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并将案情在全省范围通报。
懵懂无知让人惊
经过深入调查,泄密原因逐渐浮出水面:当事人缺乏信息化条件下基本的保密意识和防范技能,对违规操作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懵懂无知。这一情况,既令人匪夷所思,更让人触目惊心。事件责任人,该中心副处长孙某检讨时坦承,他起草材料找素材就上互联网,平时忙于业务工作,很少接受保密教育,保密知识几乎一片空白。比如,孙某竟然认为文档资料只要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不给别人看就不会有事,压根儿就没想到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窃取。另一责任人,该中心副处长魏某以为电脑里的文档就跟放在柜子里的东西一样,如果不复制给别人,别人不可能拿走。最令人“大开眼界”的是该中心主任科员韩某,他怯怯地问办案人员:“我在处理涉密信息时将网线断开,不处理涉密信息时才连接互联网,涉密文件资料怎么会被窃取呢?”这种不知今夕何夕的认识水平叫人啼笑皆非。正是这种保密意识和知识的极度匮乏,造成了不该连的连了,不该存的存了,从而酿成泄密后果。
管理空白教训深
在惨痛的教训面前,A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沉下心来查找泄密原因。他们深刻认识到:长期忽视保密工作,早已埋下了这次严重泄密的定时炸弹。
保密工作无人管。孙某的“坦白”,暴露出他们保密意识的淡漠和保密知识的匮乏,也暴露出该部门保密管理的诸多漏洞。在这个部门,不仅没有人提醒或督促工作人员履行保密责任,连必要的教育和检查也很少搞,或即使搞了,也只是表面号召,走走过场。据办案人员了解,该部门个别领导保密意识淡薄,“重视保密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仅限于应付上级检查,保密工作少人问、无人管的问题十分严重。
保密规章制度不健全。据办案人员调查了解,该部门保密规章制度很不健全,特别是缺少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和涉密载体安全保密管理制度。该部门虽将保密规章制度印刷成册并下发,但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落到实处,业务工作没有与保密工作紧密结合,工作人员对保密工作抓什么、如何抓、达到什么标准心中无数。
保密技术防范水平低。调查显示,该部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保密科技知识严重缺乏,不懂的信息化条件下保护国家秘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要求,违规处理涉密信息问题严重,保密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一些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技术装备不能按需配备到位,致使涉密信息处理、涉密载体传递的条件和环境缺乏安全可靠的保障措施。
保密工作队伍薄弱。该部门虽然设有保密机构,却无固定人员抓保密工作,保密宣传教育、检查、指导和监督几方面都非常薄弱,懂技术、懂法律、善管理的保密干部极为匮乏。
点评:
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严禁处理涉密信息,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作为国家干部的孙某、魏某、韩某竟然如此无知,真是令人叹息,由此也反映了保密教育培训的滞后和不足。各机关、单位必须加大保密教育培训力度,使干部职工掌握应知应会的保密知识,从而避免和杜绝泄密事件发生。
本案的启示是深刻的,“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应当成为时刻谨记的保密守则,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