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报》刊登紫阳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文章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0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人民公安报》刊登紫阳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文章

 

2012年10月2日,《人民公安报》第三版刊登了紫阳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文章,全文如下:


  

网络化设置 数字化考评 常态化培训 规范化建设 制度化监督 人性化操作
   紫阳:以“六化”提升规范执法能力 
   “网络化设置、数字化考评、常态化培训、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监督、人性化操作”,陕西省紫阳县公安局立足基层执法单位实际和深化警务改革需求,紧紧围绕保障能力、监督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建设,采取“六化”措施,强化细节管理、落实规范要求、培育素质养成,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2011年,该局被陕西省公安厅授予 “全省执法示范公安局”称号。今年以来,全局未发生民警违法违纪、执法过错、涉法信访案件。
   逐案考评、每周讲评、每月通报、季度考核——
   打造一流法律“智囊团”
   近年来,紫阳县公安局始终把基层法制员队伍建设作为落实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第一工程”,明确提出打造一流法律“智囊团”目标。他们强力保障法制岗位需求,将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民警配备到法制大队工作岗位,目前全局共有专职法制员7名。
   同时,他们在10个基层所队分别配设10名二级兼职法制员和24名三级兼职法制员,分类分层落实监督、保障、服务、管理措施,形成“分工明确、专业突出、互为补充”的网络化法制员梯队,有效解决执法各层面衔接和案件审理准确性问题,实现以法制员为点、以警种为线、涵盖全局工作的“点线面”全覆盖格局。
   在此基础上,该局紧紧围绕执法质量这条生命线,以全省执法办案与监督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把实行考核考评作为执法质量监督的重要抓手,按照“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档案网上建立”要求,采取逐案考评、每周讲评、每月通报、季度考核措施,建立完善民警执法考评档案,实行“每一起案件、每一个被处理人员、每一本卷宗、每一个疑点”全程跟踪考评。对考评过程中发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纠偏、告知、补救、警示。对发现的典型共性问题和突出个性问题重点进行解读、释疑解惑、专案分析。
   人人参加培训、人人得到提高、人人通过考试——
   培养一流执法“全能警”
   针对现阶段民警综合执法的需要,紫阳县公安局把执法技能培训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把培养 “全能警”作为执法素质培训的重点,以实战为需、以能力为根、以规范为本,从警务规范入手,采取“上讲台、上网络”、“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等方式,实现民警执法技能培训常态化。
   具体操作中,该局制定《人民警察执法资格中级考试培训方案》,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办法,达到 “人人参加培训、人人得到提高、人人通过考试”,并采取 “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民警 “淬火”、“充电”。他们分批派出法制大队民警和执法骨干到省厅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培训,邀请县检察院和法院业务骨干为民警举办专业讲座,增强民警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时限意识、诉讼意识,形成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与此同时,该局建成执法办案中心,按照“对内对外分开、办公办案分开、工作生活分开”原则,将派出所办案区、办公区、接待区、生活区进行物理分隔,规范信息采集室、询问室、讯问室、物证保管室、候问室、辨认室、约束室、醒酒室,建立覆盖办案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执法办案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和网上全程监督,确保执法安全。
   用制度管人、用机制管事、用规范管心——
   严守一流执法“高压线”
   在强化软硬件保障和素质建设的基础上,紫阳县公安局把强化执法监督作为民警执法行为管理的重要手段,用严格的管理、严肃的纪律、严明的约束形成一流的执法“高压线”,坚持用制度管人、用机制管事、用规范管心。
   针对办案过程中易出问题的环节,他们设置案件“三负责、四把关、五联审”关口,将执法检查触角延伸到执法各个环节,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制定执法巡视制度。
   巡视组采取不打招呼、不下通知、不分时段、明察暗访、专项督察等方式,深入各执法办案单位现场巡视督导,开展典型案件剖析和个案监督,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截至目前,该局共编写案例点评6期8案,下发个案监督10案。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