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5日 来源:旬阳县公安局 【字体:

 

旬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管辖县城4个社区,面积3.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人。辖区地处旬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带动了新一轮人财物的大流动,城区流动暂住人口日益增加,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治安问题,社会治安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如何进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打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的特点

一是治安管理难度大。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以及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区给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外来人员犯罪和流窜犯罪日益突出,给社区网格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是侵财类案件发案较高。以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诈骗为主的侵财类案件左右着整个刑事发案的升降,严重影响着群众的安全感。

三是社会矛盾比较尖锐。当前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在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方面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呈增多态势,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处置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

二、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城关派出所在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大力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织密打击违法犯罪的“天罗地网”,形成了专群结合、动静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各类发案大幅度下降。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整合“三支力量”,构筑治安防范屏障

第一支是夜间卡点查缉力量。以夜间治安检查执勤室为依托,在出入县城的上渡口、小河北设置两个治安检查卡点,每晚10时至次日凌晨8时,重点对过往可疑车辆及人员进行检查,维护城区夜间治安。第二支是步巡和车巡力量。以巡警大队为骨干,根据发案的规律和特点,在易发案区域和地点,根据发案时间配备巡逻力量,调整巡逻的频率和密度,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巡逻工作真正做到了“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预防和减少了发案;第三支是群众力量。在发动群众中,突出特情和耳目建设,发挥秘密力量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在加强秘密力量建设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群众,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结合发案规律和特点,印发防范提示书签和民警提示单,公示违法犯罪成本,警务室民警通过入户宣传、召开楼院长会议和开展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教给群众治安防范技巧,增强群众自防意识,减少发案。

(二)织密“三张大网”,形成防范新格局

一是构建单位内部防控网络。制定企事业单位治安管理规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办法,探索建立了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单位负责、公安监管”的新机制,明确了防范工作责任,落实了各项防范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内部单位发案;二是构建社区专群防控网。在实施社区警务工作中,社区民警实现角色大转变,从社会治安的单一维护者变为社区防控体系的组织领导者。整合了社区综治、治保、司法调解等力量,4个社区均组建了专业治安巡逻队,鲁家台社区还组建了一支老战友治安巡逻队。同时还组建了1100名“红袖章”治安巡逻队员。这些治安力量,采取包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的“三包”办法,协助派出所进行巡逻防范工作。在此基础上,还采取“分路划片”、“三员一岗”、“联楼联院”、“十户一联”、“分院共建”的群防措施。“分路划片”,就是将辖区按街路巷化成若干片,由片长负责该路段的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民事调解,每片设:信息员一名,负责各类信息;治安员一名,负责治安防范检查,防范宣传;调解员一名,负责民事调解,设一治安岗长通常由片长担任,直接向社区民警负责。“联楼联院”,就是在每个楼(院)设立一个楼(院)长,相邻的楼与楼之间,院与院之间,相互协作,互为看护,充分发挥楼院长资源的作用;“十户一联”,就是每十户联成一块,设一户长;“分院共建”,就是按地段划分,将之联成一片,片片相连,设一片长,又将各居民小组组长设为中心户长。这样,以居住户为单元,每十户设一户长,每楼设一楼长,每院设一院长,明确各自的职责,开展群众性治安防范工作,及时排查和化解民间纠纷,楼、院、户长形成了防范“拳头”。如今,“社区是我家,防范靠大家”的意识已深入民心,从而改变了过去公安单打独斗、力不从心的局面。三是构建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的保安服务网。加强了保安队伍的管理,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其服务水平。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实施聘请保安轮班进行24小时专守专护。在城区各大商业区、大型超市推行保安服务业务,选建治安员,建立保安巡逻队,实行24小时巡逻看护。同时,通过安全检查、联席会议等方式,督促、指导各单位健全并落实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在重点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中,提前介入、主动上门,确保工程建设安全顺利开展。

(三)构筑物防技防工程,形成立体治安防控网

结合辖区人口流动性大、暂住人口多等特点,积极组织、动员各方力量,狠抓联网报警和监控系统建设。一是合理布点。根据人口密集程度、交通流量大小、商业门店多少综合考虑,在城区合理布点,共建立了110处治安监控点,对辖区主干道、路口、广场、案件多发街道、重点目标等进行实时监控。二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强化重点单位和部位技防工作。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网点、学校、医院、市场、娱乐场所和住宅小区等重点单位、部位、场所的主要路口、门口、楼层安装623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凡建设安装监控系统的单位可防性案件发案大幅下降,发了案也有破案线索,而且有20家从安装监控系统后再没有发案。三是采取上门宣传发动,定期通报治安警情等方法,积极动员街道商户铺面安装110联网报警系统,目前已安装182家。四是强化物防设施建设。协调城建部门对新建设的住宅楼在一楼入口一律安装拨号防盗门,对过去已建的而没有安装类似的拨号防盗门的,采用逐单位、先易后难的办法进行安装,在辖区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对经济重点部门和单位加强防盗网安装,消除隐患,堵塞漏洞。从而形成辖区全覆盖、多层次、多方位的城市报警和监控系统,这些遍布城区各个角落的“电子眼”织成了一张严密的网络,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

三、当前城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少数单位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社区网格化管理牵涉面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少数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社区网格化建设的参与热情不高,普遍存在不能持之以恒、不积极配合的问题,“讲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单位保卫组织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是经费保障不稳定。不少单位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防范经费投入不足,不能保障社区网格长人员的基本供给,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区网格长工作积极性。由于经费不足,少数单位、居民小区的技防措施、监控系统建设迟迟不能落实,影响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力度和进度。

三是社区网格化管理未能形成合力。目前城区的日常管理、街面防控任务主要由派出所完成,但派出所由于警力不足,只能组织有限的力量进行巡逻和管理,社区网格长由治安积极分子担任,无任何报酬,加之部分民警的认识不到位,工作联系不密切,使社会管控工作受到影响。而内部单位只注重于单位内部的防范,同社区网格化管理脱节,没有将防范力量向外延伸,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四是动态监控系统技术含量较底。目前城区已建成使用的动态监控系统科技含量不高,白天效果相对好一些,但一到晚上视屏图像模糊,效果较差。同时,视频监控室的工作人员没有充分利用视频监控对城区的实时监控,没有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应有的作用。

五是群防群治队伍发挥作用不够明显。虽然辖区组建了许多支群防群治队伍,但由于缺乏经费,群防群治力量的工资、待遇没有保障,大多数都是义务的,极大影响和制约了群防群治队伍职能作用的发挥。

四、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的对策

一是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当地党委政府牵头,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向结合,选建社区网格长,解决当前社区机构同社会发展部匹配,社区-组-社区网格长,延伸管理层,发挥网格化管理建设在治安防控体系中的主力军作用。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防控理念,充分利用社区警务室这一工作平台,大力整合各类社会治安资源,提升社区治安的控制力、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广泛调用可依靠力量,扩大社会治安的群众基础。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以社区民警、综治干部为龙头,以治保会为依托,以创安活动为载体,把各种专职的和义务的社区网格长组织起来,开展社区巡逻、看楼护院、邻里守望等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大力发展治安信息员、义务消防员、护厂队、社会自愿者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

二是结合不同路段、不同时间,提高社区网格长管理下的巡逻防控力量。根据城区的治安状况,对街面以巡警为骨干力量,强化巡逻密度,提高群众见警率,固定专门人员、专用车辆,对城区路段合理进行划分,设置流动治安岗亭和治安查报站、视频监控,强化对四周辐射作用,形成有效的防范区域。派出所社区民警要改革警务运作方式,实行弹性工作制,根据发案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带领社区巡逻队加强巡逻工作,切实把警力摆到街面上,摆到易发生问题的场所和地段,做到屯警街头,加大案件高发时段的巡逻密度,加强对城区公共娱乐场所、商业网点以及主要街道、繁华区段的巡逻控制,形成多层次、全天候的巡逻机制,及时受理群众报警求助,打击各类街头现行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要针对外来人口流动性大、犯罪率高的特点,积极在外来人员中物建隐秘力量进行动态布控,及时提供外来人口违法犯罪信息,将可疑对象纳入民警工作视线,达到以外制外的目的。

三是以自防自控为主体,着力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下的治安管理规范化水平。一是织密单位企业自控网,切实加强内部保卫。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贯彻实施《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为契机,积极探索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模式,构建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络,并同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络相衔接,确保单位内部的治安稳定。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健全信息收集、巡逻防范、要害保卫、内外协作等工作机制,形成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内部防控网络。不断深化单位内部创安活动,经常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和不安全隐患检查,及时发现治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大重点要害部位的防控。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信息交流、联席会议等协作机制,共同加强校园、企业等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维护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教学秩序。二是织严行业场所管控网,提高阵地管控效能。针对流动犯罪日益突出的新情况,治安管理要不断向人流、物流、信息流频繁的领域拓展,规范犯罪分子经常涉足的中小旅馆、出租房屋、网吧、公共娱乐场所和机动车修理、废旧物品收购等场所的经营行为,落实登记备案等管理制度,促进行业自律。同时,严格枪支弹药、民爆物品、剧毒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措施,适时开展专项治理,切实消除治安隐患。

四是以科技信息为支持,着力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下治安防控科技化水平。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按照“总体规划、一点多能、分步实施”的要求,继续将治安动态电子监控点向重点单位、关键路段、复杂场所和主要阵地延伸。同时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推动重点单位、企业、主要路段等视频监控安装工作。同时要认真抓好社区防范“技防”措施的落实,加大新建小区监控系统安装力度,做到建设一个安装一个。积极实施娱乐场所社会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进一步拓宽旅馆、收购业、网吧、KTV等行业和剧毒易爆等危险物品单位的视频监控安装工作,整合已建的街面监控、单位内部监控、区域联网报警等技防措施。通过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公安工作的效益,为公安机关快速出击、抓获现行提供支撑,实现 “实时监控、即时反应、快速出击”,真正做到人技结合,人机互动,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实战效能。

五是健全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效能。一是建立和完善高效指挥机制。依托110指挥中心建立集应急指挥、快速反应、预警研判、协调配合为一体的指挥机制,确保统一指挥、密切协作、高效联动。二是建立和完善视频动态监控运行机制。建立全天候职守制度,严格落实操作规范、技能培训和考核奖惩,确保监控发挥实际效能。三是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工作机制。树立警力跟着警情走的理念,坚持大面积布防和重点区域集中控制,以110指挥中心及350兆集群无线通讯指挥网络为纽带,根据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警力部署,以快制快、一呼百应,及时准确地打击犯罪。旬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   杨根平)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