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界岭镇位于陕、川、渝三省市交界处,是全县最典型的贫困镇,该镇双泉村更是山大人稀,坡陡坑深,土地贫瘠,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至今还没有脱离最低的贫困线,有的群众现居住的还是最原始的茅草房。穷则思变,当地青壮劳力80%以上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就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十分艰难,为改变落后面貌,紫阳县公安局就在这里扎根基层,包村联户三年不变,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包村帮扶计划,落实包村联户措施,想方设法加大资金的投入,启动帮扶项目工程建设,实打实、心贴心的造福农村群众。
在“路”字上做文章,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紫阳县公安局一班人一心扑在双泉村上,在开展实地调查研究,走村入户掌握社情民意中,就亲身体会到当地山路狭窄一如羊肠小道,遇到风霜雨雪,群众出行就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县政府党组成员、紫阳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成功和政委谢代军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修建一条联户水泥路方便群众出行。为解决资金问题,该局先后多次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30余万元,请来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勘测,按照群众意愿,修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宽
在“桥”字上做文章,搭建警民“连心”桥
双泉村依山傍水而建,孩子上学要走几公里山路,经过一条小河才能到达学校,而就是这条小河挡住了孩子来去的路,经常是大孩子背小孩子淌水过河,遇有山洪暴发,孩子们就只能停课在家,这些无奈缠绕着家长和孩子的心,孩子们多么希望有一座连接南北两岸的桥啊,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再踩着冰冷刺骨的河水去上学,不再为河水涨了,上不了学发愁了,紫阳县公安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方筹措资金5万余元,全部投入到建桥工程中,历时2个月,为群众修建了一座横跨“八道河”长
在“帮”字上做文章,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令人堪忧,留守儿童跟着隔辈或者其他亲属生活,成长和教育更不容忽视,而在界岭镇双泉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更加突出,这些在家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引起了联村部门紫阳县公安局的高度关注,该局会同当地党委政府采取“一对五”的帮扶措施,即一个民警及干部帮扶五个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家庭,从关爱空巢老人的健康、留守儿童成长等实际问题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帮扶他们生产生活、教育抚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弱势群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近日,该局帮扶工作组一行在政委谢代军的带领下,又一次深入界岭镇双泉村为80余户贫困户及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送去了食油、大米及生活用品,着力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联村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紫阳县公安局带领界岭镇双泉村群众脱贫致富的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局一班人将继续发扬“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真抓实干服务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决心在联村的三年中努力将落后面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有了新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