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公安内参》刊发社区警务工作经验做法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3日 来源:汉阴县公安局 【字体:

 

 近日,公安部《公安内参》2014年第10期,以《“五位一体”打造社区警务新模式》为题,刊发了汉阴县公安局社区警务工作经验做法。现将文章摘录如下。

 

“五位一体”打造社区警务新模式

 宁 斌   李甲林

社区警务室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但却大门紧锁、无人问津;

社区民警工作任务是做好基层基础工作,但却经常承担派出所值班任务,下社区只能“见缝插针”;各类考核指标多达80余项,但立功受奖却少有社区民警的份……这些曾在多地存在的社区警务真实写照,导致社区民警工作缺乏积极性,基层基础工作受到影响。

如何提升社区警务地位?近年来,陕西省汉阴县公安局紧紧围绕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坚持基础保障、规范运行、立足主业、管理创新、考核奖惩“五位一体”的社区警务模式,推动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取得成效。2013年,全县8个社区刑事、治安发案同比分别下降25 %16 %,群众对社区警务满意率达到98.6%,对社区民警的熟知率达到97%

突出基础保障,推动社区警务正规化

     汉阴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把社区警务工作纳入全县十大民生工程和各镇“一把手”工程,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升级。汉阴县公安局于2013年初,投入3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警务室外观、内饰建设和装备配备。警务室全部接上了公安内网和互联网,实现了证件办理、报警求助、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

按照“紧机关、宽基层、挖潜力”的原则,汉阴县公安局优先保障社区警力,通过精简机关警力、返聘退休民警等途径充实社区警力,专职社区民警由8人增加到30人,占派出所警力的41.7%,辅警增加至124名,全县所有城乡社区达到“一区四警”配置;在表彰奖励、干部提拔任用上,优先向社区民警倾斜,建立了社区民警担任派出所副职,兼任居委会、村委会副职制度,落实了城市社区民警每月400元、农村中心警务室民警每月300元的社区警务专项补贴,社区民警子女入学入托、社区警务室水电费用等细节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多名社区民警表示,现在做社区警务工作有盼头了,没有了后顾之忧。

突出规范运作,推动社区警务专职化

    汉阴县公安局规定,专职社区民警不承担派出所值班和打击处理任务,不能让值班的绳子捆绑了社区民警的身子。同时明确,未经县公安局社区警务办公室同意,任何部门警种不得随意抽调社区民警参与临时性、应急性任务,保障社区民警有充裕时间做社区警务工作。

为了确保社区警务规范运作、有章可循,汉阴县公安局2013年年初确定了2个城市社区、1个农村中心警务室先行先试,总结积累经验,逐渐全面铺开。先后制定了《城乡社区警务日常工作规范》《社区民警基础工作手册》《社区民警信息采集工作规范》等12项规章制度,对每项工作目标要求、流程规范、时间节点、工作内容、岗位职责等进行了细化和量化,确保社区警务各项工作规范运行。

突出立足主业,推动社区警务常态化

社区民警做什么、怎么做?汉阴县公安局明确了社区民警的职责定位,将信息采集、人口管理、治安防范、服务群众、调解矛盾纠纷等五大项22个小项内容确定为社区民警工作主业。

---强化信息采集。建立健全了“采集即录入、录入即核查”工作机制,对各类基础信息实时采集、动态录入,以量取胜,以质提效。2013年打击“食品安全”专项行动中,北街社区民警熊贺成走访中发现一家非法生产豆芽地下作坊后,迅速将信息录入警务平台并及时反馈给治安大队,办案民警通过调查研判,认定该作坊涉嫌生产、销售有毒豆芽的重大嫌疑,并顺线摸排深挖,一举查获“无根水”原料150公斤、毒豆芽1.25万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

---强化防范管理。健全重点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将涉稳人员、刑事犯罪前科人员等分门别类,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控,努力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建立“巡警大队、社区民警、红袖章”三警合一联勤模式,最大限度的把警力投放到社区,投放到案件高发时段和路段,有效压缩犯罪空间。

---强化服务群众。积极推广警民议事会、警民恳谈会、向辖区群众报告工作等模式,采取预约走访、错时走访、电话访谈、网上互动等多种形式,建立网上派出所、虚拟警务室、民警微博客,使人民群众感受到社区警务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突出管理创新,推动社区警务精细化

为了提升社区警务精细化水平,汉阴县公安局探索推广了暂住人口分类管理、重点人员动态管控、行业场所差别管控模式,社区警务呈现出“创新驱动、信息主导、活力激发、质态优化”的发展态势。

---暂住人口分类管理。按照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工作理念,在全县社区推广暂住人口ABC分级管理模式,即:根据暂住人口的家庭状况、职业、暂住时间长短、遵纪守法情况等因素,将暂住人口分为ABC三类,分别代表放心户、基本放心户、重点关注户,对三类人口分别落实不同的管理措施。同时,严格落实谁用工、谁负责,谁承租、谁连责管理办法。

---重点人员动态稳控。依托公安综合情报等系统,社区民警对列管的七类重点人员,按照“一般人员常态管理、重点人员重点管理、高危人员跟踪管理的要求,强化摸排管控,实行积分预警,逐人落实管控责任。责任民警定期对重点人员逐一上门核查,每月对其社会危害性进行评估,将考察情况录入系统。

---行业场所差别管控。依托百分制考核,每半年对行业场所治安状况进行评审分级,实施蓝、黄、橙、红四色预警,行业场所相应分为一般监管、需要整改、重点管控、重点整治四个层次,分别确定相应的检查时间、检查方式和检查密度。

突出考核奖惩,推动社区警务绩效化

为防止出现乱派活、多头考核,社区警务工作考核工作由县公安局社区警务办公室统一把关,制定了《全县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重点突出人口管理、安全防范等内容,落实以群众见警率、情况熟悉率、信息贡献率、群众满意率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机制。

为了激发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汉阴县公安局明确规定,社区民警工作年度考核获得优秀的荣立三等功。对每月考核排名前4名的社区民警,增加当月工作经费200元;对提供线索破获重特大案件的社区民警,实行“一案一奖”;对年度考核排在后两位的社区民警,公务员考核定为不合格;每年评选10名基层基础工作标兵、10名优秀社区民警,命名10个“五好社区”。以鲜明的奖惩激励导向,鼓励民警立足基层、服务社区。 

(作者单位: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公安局)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