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刊发我市治安部门“四项建设”调研文章
陕西安康:紧抓“四项建设”契机推动治安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四项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机关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如何抓住这一契机推动自身跨越发展,是安康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 状
——在基础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了派综、人口、旅业、民爆、枪支、印章、保安七大信息系统,目前正在建设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业以及特种行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围绕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建设各类视频监控75000余个,接入全省联网平台图像资源3200余路,实现了省、市、县、派出所与社区视频监控“五级联控”;全市37个社区警务室开通了公安网,69个社区警务室开通了互联网,社区民警“双向积分”平台布建完毕;开通了治安微博,建立了180个网络警务室,基本构建了覆盖全部治安工作业务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治安部门信息化建设实时采集、动态录入、实战应用。
——在警务实战化建设方面。大力推进警务实战化力量保障、基础建设和实战应用,共建立应急处突队伍13支472人,组建专职巡防队伍194支2384人,设立网格化巡逻责任区170个,建立治安岗亭47个,建成5个省际、4个市际、23个县际公安检查站,构建了环城区、环县区、环市际三道“环安”防控圈,形成了全市联网、统一调度、一体化运行模式。按照“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要求,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建立了完善的视频巡逻与街面巡防、车巡与步巡、便衣与武装巡逻、流动巡逻与固定蹲守的巡逻模式,构建了社区警务室管区、派出所管片、巡警管面、检查站管点、交警管线“五级巡防体系”。
——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从执法、服务、管理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规范化执法建设。全市12个县分局建成了标准化办案中心,126个派出所完成了办案场所改造。300余个讯问室、询问室以及监管场所安装了高清视频探头,实现了无盲点监控、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音像资料随案保管。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实现了执法可视同步、定位监督实时同步、扁平指挥对讲同步。定期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指导和执法案件考评活动,不断提高民警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
——在队伍正规化建设方面。从学习教育、业务培训、工作考核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治安队伍建设正规化管理。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积极参加部、省开展的治安大讲堂,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依托“战训合一、轮值轮训”的训练模式,深入开展“大学法、大培训、大练兵”以及专项业务培训、岗位业务练兵活动。改进业务考核方式,与省厅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形成“工作目标、任务落实、责任考核”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坚持月通报、季考核、半年点评、全年考核机制,实行重要事项约谈督办制度,建立施行“100+X”考核管理机制,量化民警的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和考核指标,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制约瓶颈
一是基础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信息系统建设在实战应用、提高效率方面还不到位,信息系统功能仍有待完善,没有将信息更新、扩充、深化应用,不能完全满足实战需求。特别是信息系统种类繁多、互不兼容,信息采集多头重复录入、各自为阵,情报信息质量不高、内容空乏,仅限于信息录入、建立台帐、信息查询的初始阶段,没有完全进入轨道,利用基础信息服务打击破案的能力还不强,基础信息反哺实战的效能不高。
二是警务工作实战化水平欠缺。从发案来看,侵财类案件、街面路面案件一直居高不下,现场抓获率低。主要原因是打防结合不紧密、警务实战培训不到位,培训科目设置不科学且针对性不强、适用性不高,尤其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日常实战演练还不够,组织、指挥、协调、配合、处置能力不到位,对如何压降案件、提升现场抓获、加强社会面管控缺乏研究。
三是执法工作规范化亟待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民警的执法理念和执法能力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部分民警执法指导思想不明确,在执法中偏重绩效形成而忽视社会效果、重结果而轻程序,各警种部门之间在执法协作配合方面缺乏合理的运作机制,执法部门与监督部门存在各自为阵、信息不畅、协作不力的问题。
四是队伍建设正规化仍需加强。部分民警职业认同感不强、工作激情不足、制度执行不到位,队伍中贪图安逸的思想有所抬头,吃苦耐劳的观念有所淡化,治安民警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尤其基层民警不想、不善与群众打交道,不能与群众同频共振,制约了治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谋划构想
——关于基础信息化建设。以建设为支撑,以应用为导向,优化完善治安基础信息系统,全面推行社区“双向积分”平台,建设扩展综合应用信息平台,积极打造互联网信息警务。一是优化完善十大基础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现有派综、人口、民爆、枪支、旅业、保安信息系统,建设娱乐业、典当业、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业信息系统,确保治安基础业务工作信息化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信息采集大会战活动,加强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补录、更新、完善。二是全面推行“双向积分”平台。全面推广“双向积分”平台,建立工作规范、信息共享、显示成效、提示任务、实时管理、动态考评的实战应用操作平台,构建“工作即采集、采集即比对、比对即反馈”和“工作即得分、得分即考核、考核即排名”的新型社区警务工作考核模式,全面促进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和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三是建设扩展五大综合应用平台。在市局搭建集成“人口信息查询、派出所视频监督、治安警务协作、治安信息预警研判、社会资源综合运用”五大平台,将治安管理“人、物、地、事”诸多要素全面融入集成平台,打造全市治安信息化集成管理、合成作战工作平台,确保一点触动、平台联动、信息集成、合成作战。四是积极打造治安三大信息警务。以“双向积分”平台为支撑,打造“信息平台前移、前端数据应用、云端数据支撑、网络覆盖基层”的云警务,实现治安基础工作信息化运转;整合治安微博、网上警务室、治安微信群等,统一标识、规划、管理,建立微信派出所、微信警务室、微信服务台,打造掌上治安警务;充分整合公安网和互联网资源,搭建集网上查询、办公、互动、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网上管理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警务。
——关于警务实战化建设。以情报信息为先导,以打防结合为重点,以巡逻防控为主体,全面推进治安警务实战化建设。一是全面推行三级预警研判体系。完善市、县(区)、派出所三级情报信息维稳体系,坚持月研判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度,做到重大事件提前预知、提早预警、及早防范。抓好矛盾纠纷“三三三”排查化解和“三级对接”,重点人员“一人四管”,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舆情导控机制和相关工作预案,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二是统筹推进八大专项重点治理。紧紧围绕黄赌、治爆缉枪、五霸、医闹、食药环、校园周边、治安混乱地区、黑网吧等八个方面,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重点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不断提升警务实战化功效。三是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实战体系。深入推进视频监控与城镇社区门禁系统、农村电子报警器、警铃入户以及“电子狗”等技防建设,通过视频巡逻、图像查控服务实战。加强和规范公安检查站建设,加大科技、装备和警力投入,增强查控与发现现行犯罪能力,构建“环安”三级防控圈。四是全面构建五级巡逻防控网络。加强专职巡防队伍与应急处突力量建设,做到平时参与巡逻、战时应急处突,及时处置暴恐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按照“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执勤”的要求,推行网格化巡逻机制,加强街面巡逻防控,提高现行抓获能力。全面构建“群防管点、派出所管片、巡警管面、检查站管线、交警管网”的五级巡防网络,尤其是社区民警要组织辖区楼院长、巡逻队、红袖章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治安巡逻,筑牢一线巡逻防范基础。
——关于执法规范化建设。以建设“法治公安”为目标,建立健全执法制度、执法管理、执法责任体系,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一是认真开展涉案财物问题专项整治。建立案件回访制度,重点解决在执法办案中违规扣押、冻结、没收财物私自截留、挪用罚没款等违纪问题。二是深化执法办案场所及装备建设。为一线执法办案单位及民警配齐电脑、打印机、照相机、记录仪、扫描仪、录音笔等执法装备,深化执法办案场所改造,推进执法办案场所审讯系统常态应用,确保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基础硬件全部升级达标。三是加大执法检查监督力度。积极推行网上办案、案件网上录入,加强网上执法办案日常考评、专项检查和监督管理,不断推动治安部门执法规范化建设。四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法制理念教育,通过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示警等活动,不断提高治安民警的规范执法意识和执法能力素养。
——关于队伍正规化建设。以铸造忠诚警魂为根本、以科学管理队伍为核心、以增强素质能力为重点、以培养优良警风为保障,推进治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一是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队伍学习培训。以派出所等级评定为重点,积极推进派出所队伍正规化建设,按照分类组织、分级实施原则,落实各项专业培训计划,推行“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模式,提升治安民警业务能力素质。三是完善治安部门考核机制。发挥目标责任考核的杠杆作用,加强和改进主要工作考核方式,以“100+X”考核机制为抓手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行治安内部岗位量化指标考核制度,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治安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