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我家的一亩三分地里种上玉米,如今那结实的玉米杆儿上,已经长出了青油油的玉米棒子,眼看再有半个月的时间就快收成了,却偏偏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下起了大雨,而且一下就是好几天......
从县水文站那里得到消息,九月十二号中午洪峰就要过境,就在洪峰过境的前一天下午,大队领导提前就把防洪防汛工作进行了部署。哪里要拉警戒线,哪里要放提醒标语,哪个路口要实行交通管制等等,都做了细致的安排。九月十一号晚上十一点多,我看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那是我妻子打来的,时间是晚上八点多,那会儿我正在滨江大道河堤疏导交通。打电话的时间离现在都过去两个多小时了,我想妻子在家肯定也睡了,况且我知道,我那刚满两个月的女儿胆子很小,有时候就连我咳嗽都会惊吓到她,我并不准备回电话。接下来我又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说我的女儿闹腾的很厉害,是在晚上十点多发的,于是我忙里偷闲的给妻子回了个电话,而此时她的电话已经关机。我给她回了个信息,把没有接她电话的原因告诉她,还很关心的问了女儿的情况,最后还附了一句晚安。整个夜晚是忙碌的,因为雨一直下的很大,汉江河水位不断上涨,我和队友们时刻关注着汉江河的水情。漫长的夜晚总算熬了过去,第二天一大早,刚到下班的点儿,我就迫不及待赶回家。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回到家中就听到妻子唱着儿歌,哄着女儿玩。我轻轻的推开卧室的门,妻子看着一脸疲惫的我,告诉我女儿已经没事了,我这才放心下来。村委会的广播正在大声播放着防洪防汛知识,每年在洪水来临的时候都会开展宣传。我家的一亩三分地分为两块:一块靠近河堤一侧,另一块则是靠近马路一侧。只要是一涨洪水,我家靠近河堤的那块地准被淹没。今年的汛期来的晚了些,幸运的是,靠近河堤的那块地里的玉米早已成熟,如今那金灿灿玉米粒儿,早已装袋入库了,而靠近马路的那块地里还有几百株糯玉米,这个时节正是衍胡须的时候(衍胡须是农村土话,指长玉米棒子上结粒儿的那个时间),却偏偏遇到这样的坏天气。洪峰马上就要来了,滚滚的洪水开始从涵管里倒灌了进来,临近河堤边的那块地,正在一点点被洪水吞噬,而且洪水还在继续上涨。村里有的人在洪峰过境的前一天,便开始把地里能弄走的全都弄走了,我父亲心疼那几百株玉米,他喜欢那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可这两百多株玉米还没有成熟。快速上涨的洪水很快让父亲再也安按捺不住了,于是他换上雨鞋,背着背篓,冒着大雨去了地里。“爸,我也去给你帮忙吧”,我知道两百多个玉米棒子,父亲一个人背会很吃力的。“你去干啥,就只是去看看洪水,顺便搬几个苞谷回来煮着吃”,父亲说完便冒着大雨去了地里。过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父亲从地里回来,我看见他背着满满一背篓玉米棒子,母亲见状,立即帮忙把背篓从父亲的肩上卸了下来,看着一身湿淋淋的父亲,母亲还骂他:“你是个芍型,就不能就跑两趟背”,说完母亲走进屋,拿了一根干毛巾让父亲把雨水擦擦,叮嘱他洗个热水澡,接着又去做饭了。父亲收拾完后,点上一根纸烟,打开电视看着他的抗日剧。
我知道父亲的累,但分担的却很少,自从参加工作,特别是在结婚生子后,年迈的父母没有让我做过什么,虽然有时候我也主动去做,但总是被他们找各种理拒绝。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些米和油回家,父亲看见了就很不高兴的说:“你工资就那么一点,小孩子还要花钱的,以后吃的那些东西都别买了,都养你二十几年了,还担心把你饿着啊。”父亲的话说的很认真,我知道父亲的耿直脾气和那股子较真的劲儿。自那以后,我就连偶尔给家买次东西的钱都省了,而且都省的那么有借口,都省的那么的理直气壮了。父亲搬回家玉米棒子还没完全成熟,只能勉强煮着吃,可那么多的玉米棒子,我们一家四口,就算天天当饭吃,也得吃上个十天半月的吧。父亲挑选了一些玉米棒子让我拿去送人,周围邻居只要是有些交情的,父亲都让我拿几个给人家。我拿着玉米棒子送人的时候,有人向我说了一句开玩的话:“你这工作真的不容易,一到有灾情的时候,你们都是给别人救灾了,自己家受灾了,怕也顾及不上了吧”,听后,我只是呵呵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