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忆军旅(随笔)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0日 来源:石泉县公安局 【字体:

 

在大西北边陲有这样一支神秘的部队,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保卫着北疆这块肥沃的土地。他们常年驻守在“天山脚下”,终年与戈壁、荒漠为伴,他们有着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顽强拼搏的战斗作风、紧密团结的内外关系。前身是一支被誉为“铁骑雄狮”的劲旅部队,曾参加过开国大典,正是因为这支驻扎在北疆的精锐部队,才使得边疆稳定发展——这就是我曾经服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

2010年,中学还未毕业的我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经走访、政审、体检等程序后,我和县上其他同龄应征青年一道被绿皮火车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旅行”,来到了这支英雄的部队(我和后柳镇其他三名同志被分配到师部下辖的炮兵团,也是全军唯一一支红军团),从此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部队生活。

记得刚来部队仅休息了一个晚上,新兵班长和副班长就开始教叠被子,新兵到齐后残酷的三个月新兵连集训就开始了。新疆与内地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冬天的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四十摄氏度,别说训练,就是出去站到外面脸上和睫毛都会结冰。那天,全新兵连都在营房前进行队列训练,随着班长“一二三四”的分解动作口令,我们一步一步进行着停止间转法、原地摆臂等科目的练习,没过一会儿,那刺骨的寒风还是让训练的我们直打哆嗦,我的腿和臂因为用力过久酸痛难忍,感觉到自己全身都快麻木了,快坚持不住了,但一向严于要求的班长看到我们的腿不停的晃动并没有下口令原地休息,而是拿来了一根小树条对着每人那摇晃的腿抽一下,本来就已经麻木的腿被树条一抽顿时感觉触电一般,那个滋味只令人心酸,从这以后,看到班长那严肃的脸庞,就再也不敢动一下,后面就慢慢的适应了所有,新兵连的三个月也就咬牙坚持了下来。

当年春节,是我第一次在外度过,那一天也是我“倒霉”的一天。早上600起床出操、整理内务,7:30早餐时间,因为春节,炊事班专们为新兵连煮了饺子,看着那热气腾腾的饺子,便想起远在家乡的亲人,泪水此时也模糊了我的视线。早餐后班长带着我们在饭堂门口列队,说如果步伐走的标准的同志上午可以不用训练,下午也放假。班长下达齐步走口令后,我和其他战友甩着手臂迈着步伐,心里默念“一二一  一二一”朝宿舍门口走去,班长突然下达向左转走口令,由于开小差没跟上节奏,回去后被班长一顿教训,当时觉得自己好委屈,泪水再一次在眼眶打转,可是再委屈,部队就是锻炼人的地方,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擦了眼泪向班长认了错,并保证以后一定聚精会神,专心训练,一向严肃的班长脸色也好看了许多。中午的战术训练是在400米障碍综合训练场进行的,当时场地上的积雪足以淹没脚踝以上,我们进行的科目是低姿匍匐过铁丝网,由于没有掌握战术要领,铁丝老是挂屁股,我和其他战友一样,被班长罚着在积雪上来回爬30米,直至领会动作要领为准,那被我们来回爬过的积雪变得结实了,一会就成了冰然后又融化成冰水,双手就象来回在冰水里游泳似的,冻得通红浮肿不说,感觉就像要掉了一样,那种滋味,可想而知。而每到此时,我总是想起班长曾经训练我们告诫的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于是,后面的五公里越野和战术训练在我们口里成了“早茶”和“午茶”,苦虽苦,但部队培养了我们以苦为乐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新兵连集训结束后,我和其他两位老乡下到了反坦克导弹营下属连队,我则到了刚刚列装的75分队,跟着老兵和班长们经过一年多训练、学习、生活使我从一个地方青年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并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参加了原新疆、兰州军区(现在的西部战区)组织的“铁骑——11”千里机动和“天山——2012”赴库尔勒远程跨区军事演习,并参加了阅兵仪式。

时光飞逝,转眼间告别军营已经四年了,但每当提及军营,心头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在那段热血沸腾的青春岁月里,回首两年的军旅生涯,酸甜苦辣,种种滋味泛上心头……

写在建军89周年。

 

                     (作者:石泉县公安局    余其贵)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